太阴病,主要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大多数是脾胃气虚的问题,伴有水毒的湿气。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肚子胀胀的,吃不下,腹满而吐,越吐越厉害,越拉越严重,这些症状多是脾胃虚引起的,也因为脾胃虚,所以用药的时候一般不能用下法和吐法,以滋补温补润化为主;消化系统有问题有时候会有宿食、宿便,如果阳气足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下法。太阴病的脉象是沉而软懦无力,有三阴病的脉沉的特点。
一、理中丸(汤)药方: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15g)
应用:脾胃虚冷,天气冷了吐血出血,容易手脚肿,脾胃行于四肢的气不足造成的手脚冰冷;中焦虚寒造成的血糖不能归位;太阴主轴的水泻,不口渴——理中汤。
二、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应用:太阴病用了下法后,肚子绞痛,这时不能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所以要用增强肠胃机能的药,芍药可止肚子绞痛。
三、桂枝加大黄汤方:桂枝加芍药汤方+大黄二两
应用:大实痛——肚子痛得很厉害,不喜按,说明有宿食,这时加大黄——桂枝加大黄汤方。(大黄:利湿退黄,泻热通便,解读消痈。)
四、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方:白术三两,枳实一两半,干姜一两,白蜜二两
应用:太阴病人胃口不好,脉沉软无力,大便不顺畅,便秘,肚子胀,这是因为脾胃虚寒的人脾气不转,消化系统的运化能力不足。
五、黄芪五物汤加干姜半夏汤方:黄芪,桂枝,芍药,干姜各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三两,约15g)。
应用:肚子不胀满(便秘与否不考虑),但气喘不过来,感觉胸中大气空了,需要用方子把脾胃吸收掉的能量拉到营分,然后把营分的能量通到卫分,才能通胸中之气。
六、半夏茯苓汤方:半夏一升(六两,约30g),茯苓四两,泽泻二两,干姜一两
应用:嘴巴很渴,但喝了水又吐(水在膈上,所以喝水冲击到了会恶心想吐。
七、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方:人参,白术,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
应用:太阴下利,口渴,主要是口渴,但没有吐,脉虚位数——既气虚又阴虚,说明伤了津液——肠胃道抽水吸水能力不好,导致津液受伤。
八、厚朴四物汤方:厚朴二两,炙枳实三枚,半夏半升(约三两15g),橘皮一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
应用:太阴病,脉沉,消化力量虚,脾气实,不通,气塞着肚子胀大——厚朴四物汤。
九、理中加黄芪汤方: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芪各三两
应用:太阴病,脾胃虚,但是不吐,也不胀满,就老是拉稀大便。
十、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桂枝,茯苓,白术,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应用:太阴病,要吐不吐,拉肚子一阵一阵的,脉浮而涩——太阳病内陷到太阴(脉涩——病邪要进不进,要出不出,气不通畅);胃闷闷重重的,尿不出,胃部吸水不下来,水路不通造成的后脑勺发僵,脉浮,看起来像太阳病,其实不是外感,而是里症。
十一、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柴胡半斤(八两),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茯苓,白术各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应用:肝胆克脾胃造成肚子痛,肚子咕噜咕噜响,拉肚子,呕吐,脉沉紧——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标准的肝乘脾,脾胃虚的方子。
十二、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方:厚朴,枳实各三两,白术甘草二两
应用:下焦脉涩,上焦脉浮,肚子痛,拉稀,太阴病的人脾胃虚,处理宿食的时候用药比较保守,这时应先补太阴的能量,加强脾胃的运化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