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管理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三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资金使用不规范、资产流失、资源分配不公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容易引发基层腐败问题,损害农民利益,因此,加强“三资”管理刻不容缓。
一、筑牢“三资”管理的制度防线。完善的制度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基础保障。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导致管理混乱、监督乏力。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规范管理行为,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农村集体资金的收支范围、审批流程和财务公开要求,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要规范资产资源管理流程。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登记、评估、交易和处置制度,确保资产资源的流转公开、公平、公正。对于集体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的承包、租赁和出让,必须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进行,杜绝暗箱操作和低价出让等违规行为。
二、严肃查处“三资”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监督执纪问责是纪检监察部门的核心职责,也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保障。只有严肃查处“三资”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才能形成有效震慑,维护管理秩序。一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相关单位要将农村“三资”管理作为监督重点,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资金使用、资产处置、资源分配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通过查阅账目、实地走访、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农村“三资”管理监督平台,实现对“三资”管理的动态监督,提高监督效率和精准度。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于在“三资”管理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无论是侵占集体资金、违规处置资产,还是在资源分配中优亲厚友、谋取私利,都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形成强大震慑力,让广大农村干部不敢腐、不能腐。
三、提升“三资”管理意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不仅需要制度约束和监督问责,还需要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三资”管理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首先,要加强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干部参加廉政教育培训,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法律法规解读等方式,增强农村干部的廉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廉洁履职。其次,要开展面向村民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手册、广播等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三资”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提高村民对“三资”管理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农村“三资”管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领域。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执纪和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行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