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由七个篇章组成,每个篇章记录不同的主题,但都与“地坛”有关。
在作者史铁生双腿残废后,他一度陷入迷惘,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第一章节,记录了他在地坛对人“生与死”的思考。他想了好几年,最后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第二章节,作者记录了他总是一个人独自跑去地坛,是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作者回忆自己的母亲,一个人在园子里寻找他的情景,而当他看到母亲的时候,竟然决意不喊他。他说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可这倔强只留给他痛悔,丝毫没有骄傲。
第三章节,记录了作者眼中地坛的四季,这园子,让作者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第四章节,作者记录了十五年坚持来这园子的人,除了他自己,还有一对夫妻。同时,还记录了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一个真正的饮者,一个捕鸟的汉子,一个中年女工程师,一个有天赋的长跑家。
第五章节,作者记录了一个孩子——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在看到这个弱智的女孩子一次被人戏耍的经历后,作者说: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第六章节,是作者对三个哲学问题的思考,第一个要不要去死,第二个为什么活,第三个,干吗要写作。作者用与园神对话的方式,思考并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园神成年累月地对作者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第七章节记录了作者对地坛的不舍。“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但“时间已经不早了”。作者最后说: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
从史铁生的这篇散文,我最大的体会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好像被世界抛弃的时候,也只有自己才可以拯救自己。史铁生十五年在地坛,他在寻找和探索自己与地坛,自己与地坛出现的人,自己与自己之间,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的思考。他找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或者说是活着的意义,那就是写作。
史铁生在文中提到了关于“欲望”的思考,他说:别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所以您得知道,消灭恐慌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灭欲望。可是我还知道,消灭人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消灭欲望。那么,是消灭欲望同时也消灭恐慌呢?还是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生?
史铁生听到园神告诉他: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应该都有一个“园神”吧,他也会经常和我们的内心对话,让我们去寻找活着的意义,或者说是活着的价值。那不就是“欲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