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中国以往旧式文人的最高境界,做“帝王之师”,古代姜子牙、张良、张居正等人即是。对福州仓山区螺洲古镇的了解,始于末代皇帝溥仪帝师陈宝琛,其故居在螺洲古镇。
上午,下了一晚上的雨没停,冒雨前往螺洲古镇。公交车在古镇外马路上停靠,下车撑伞过马路,入小路,两侧皆是卖菜摊子,叫卖声此起彼落,闽语盈耳,分外亲切。
螺洲古镇南临乌龙江,因东晋时洲人谢端遇田螺仙女结成夫妻,千年古镇由此为名。镇上有螺洲仙迹、吴石故居、螺洲吴氏宗祠、三刘尊王祠、螺洲孔庙、吴厝清代民居、吴厝境泰山庙、王仁堪状元府、陈汝霖故居、螺洲天后宫、闺光阁、陈氏宗祠、布政使宅、陈宝琛故居(陈氏五楼)等胜迹。我此行目的有侧重点,就是陈宝琛故居。因为其中午十二点要闭馆,到下午二点半再开。故其他为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过。
陈宝琛故居在巷口有牌坊,上书“帝师故里”,边上有大石刻有“店前村”三个蓝色大字,系陈宝琛手书。
故居是座纵深五落厝,即“五进”高规格,有五座连体单层或二层楼,分别是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和晞楼,集南方苏式园林和北方庭院风格于一体,极具中西合璧特色,也是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
赐书楼为五楼之首,是陈宝琛在曾祖父陈若霖建造的赐书轩基础上扩建而成,以往曾珍藏有大量的清代御赐图书。
整栋楼贵气、典雅,窗外花木扶疏,翠意盈目。楼为木构双层,共有八间,进深一间,二进是大庭院,两侧是绿化带和回廊,庭院中间塑有陈宝琛铜像。
楼中建筑、摆设,寓含风水,细节的精雕细琢,体现着道家阴阳平衡的理念。所有台阶皆三阶而上,寓意为步步高升。
五楼之中的沧趣楼,是陈宝琛赋闲家乡螺洲时兴建并兴办教育。楼内贮藏大量古玩、金石、书画、文物。是福建省内最大私人博物舘。其自述:“余年未四十作沧趣、听水二斋以娱亲。”楼为土木结构,二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
还读楼,取义于陶渊明的“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属于私人藏书楼。非御赐的书籍,例如民间善本、金石碑刻和书画墨宝等,嗜书如命的陈宝琛将其藏于还读楼,数量比赐书楼更为可观。
建造的第四座藏书楼名叫北望楼,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灭亡,皇帝溥仪被迫逊位,陈宝琛闻听此讯大感悲伤,于是建造北望楼,以此来表达思君之意,该楼的匾额为郑孝胥所书。
建造的第五座藏书楼名为晞楼,然此楼主要是读书之所,该楼楼下原本供客人住宿之用,后来又腾出,成为专供儿孙读书之所。此楼的藏书情况未见记载,然而在一座庄园内建造五栋藏书楼,亦可见陈宝琛对藏书是何等挚爱。
沧趣楼为五进最里面一座楼,由边上木梯升至楼上,扶栏眺望,天空迷蒙,细雨绵绵,氤氲弥漫。楼前鱼池、假山、凉亭,润意宜人,丝毫没有秋雨的萧索。
神逸思飞中,又想到陈宝琛做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士大夫,曾经的帝王之师,清帝退位,其筑北望楼以示不忘故主。溥仪潜去东北复辟,其又以民族大义为重,反对溥仪贸然行事,被斥为“忠心可嘉,迂腐不堪”。内心想必亦有一番激烈斗争,取舍两难。终究是儒家思想浸润一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蒙蒙秋雨,故国故人,可怀可思也。
随又思及其曾作《深秋思内》一诗,颇合当下氛围:
出水荷钱看到花,
又成败叶上轻槎。
坐惊大陆深秋气,
偏贷馀生阅物华。
皈佛只赢心地净,
忧天能免鬓霜加?
相知犹有同心侣,
不怨离人不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