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完成了《跳水》的教学,结合《田忌赛马》的慢思考引入这一课的快思考,以孩子遇险为切入点,让学生根据课后第一题,概括主要内容。并提示了方法:按顺序罗列出所有人物,找彼此的关系,并迁移运用回《田忌赛马》一问,并再翻看《景阳冈》课后题,总结并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
接着让孩子们找到孩子遇险段落,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此刻情况危急,学生找得不错。并让他们圈画朗读。
我继续追问“是谁一步一步把孩子逼入险境”,孩子们不假思索回答“猴子”,顺势我们找到了文中关于这只“放肆”的猴子的语句。还有呢?有一部分孩子率先反应过来“水手的笑”,我让他们找到了“三次笑”,并逐一分析判断是“恶意”还是“善意”,孩子们此刻渐入佳境,沉浸其中。继续追问问孩子们这“笑”有何作用?孩子们回答地很好“推动情节发现,为下文遇险做铺垫”。我又抛出一个问题:还有么?还有什么促使孩子步入险境?孩子们在思考,一无所获。我黑板上写板书“孩子自己失控的情绪”,看着这句话,孩子的愣怔住了,显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受害者竟然是这场祸事的主要原因。我以我自己和孩子情绪失控的例子,进行自我剖析,孩子们瞬间恍然。并举班里常见的事例——老师批评上课玩的2位同学,其中一位就开始辩解:“老师,他让我这样那样的…”我说我不让玩为什么记不住,同学让你玩你就立刻响应?追根究底就是自己想玩,不能赖他人。所以,猴子是直接原因,是点燃我们的导火索,水手是推波助澜的间接原因,而自己的冲动才是根本原因。
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猴子”,引诱你犯错冲动的,有没有“水手”蛊惑你的?孩子的不好意思笑笑,都有!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啊!我留了一篇日记《不做追“猴子”的孩子》,他们瞬间哀嚎一片。我告诉孩子们:这节课的重点在分析船长的思维,但是从人生旅程看,克制自己情绪,才是我们终身的课题,希望这节课,成为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第二节课,我们一起分析问题终结者——船长。船长怎么解决问题,他的面临的问题,孩子进退两难。退不可能,随时摔死;只能跳水,风平浪静,水手在甲板,生还几率更大。并结合《司马光》的机智,体会船长的沉着冷静,果断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