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你要评估的具体事情是?(即评估对象)——我做了面包
二、我内心觉得这件事的结果是:
(如: 好/不好、满意/不满意、一般等,用自己的内心词语)
——不好
三、我评估出这个结果的内心依据是什么?
(即: 我觉得好是因为……我觉得不好是因为……)
❗️我妈对豆豆说,哟,敲你妈做的这面包。(从我妈的口气里,感觉是在嘲笑我)
四、请识别以上评估依据属于哪类?
1.别人的情绪好与不好
2.我的感觉 好与不好✔️
3.事情客观做好需要的步骤流程
4.其他
五、请识别你的内心评估,不符合规律的是什么?为什么?请详细列出来。
1.我妈只是看了一眼就评估,面包可能和她对自己做面包的印象不同
2.我妈正和豆豆交流,她口气夸张,是和孩子沟通状态,是在玩闹
3.面包还在面包机里,我妈看到的不是面包的全貌,她的评论也是片面的
4.面包做的好不好(我做的吐司),需要看火色,松软程度,口感等来评论
5.每个人对面包的喜爱程度,或者需求程度不同,我妈本身就不爱吃面包
6.每个人喜爱的面包也不同,有的人喜欢软的,有的就喜欢法棍等
六、那这件事符合规律的评估标准是:
(这件事涉及的天然步骤流程是?)
✏️做吐司:
1.面粉,牛奶,黄油,酵母等原材料的比例很重要,一定需要按照标准要求做
2.吐司成功对面团揉出膜要求很高,因此想做好的吐司,最好不要用面包机一次设定,而是多次揉面,确保揉出膜
3.发酵时间的掌握也很关键,这与季节,当天的气候都有关,按压面团看面团回缩的成都是诀窍,也可以大致看发酵到原来两倍大小
4.如果想要省事一些,可以单独揉面出膜后,在设置一次烘培模式,关于时间,火色等细节的设置,可以多看某些博主视频,前提是最好选择同款面包机,尽量统一品牌,这样参考价值大
5.自己做一次后,可以总结哪方面还有问题:就我自己来说,做的面包总是比较硬,一开始认为比例不对,因为我没有严格按照克数精确,后来还是很硬,又想会不会是发酵问题,都不对。这个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也去看博主视频,大多数是会提到新手做面包常出现的问题去分析,可以对照看自己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6.还有做任何事,都是一个经验累积,从不会,到会,再到优质,都是需要一个过程
7.还有一个问题,我前几次做,就搞错了一个概念,把面包机设定做多少克面包(需要发酵到多大程度),以为是放多少克面粉(原材料的重量),这个完全不同。最近一次做才发现这个误区,减少了面粉的量(大概需要减少了三分之二)后,其他什么都没有变,面包就松软很多了,但是还有点硬,我考虑是黄油量,还有我做面包的时间是晚上,大概凌晨就做好了,一直在面包机待了七八个小时,太干了,下次做的时候估计时间去做,新鲜出炉的应该就会好多了
写完练习后自我评估,以认领意识成长的价值(每项直觉打分1-10)
一、你对于 『事情的评估标准 不能用 别人的情绪』 的意识程度?——6
二、你对于『只用自己的感觉好与不好 来判断事情』是不客观 的意识程度?——5
三、你对于『事情做得好与不好,符合规律的评估标准是只用事情的标准』的意识程度为?——4
✍️2
一、你要评估的具体事情是?(即评估对象)——豆豆早教课是男老师
二、我内心觉得这件事的结果是:
(如: 好/不好、满意/不满意、一般等,用自己的内心词语)
——很好
三、我评估出这个结果的内心依据是什么?
(即: 我觉得好是因为……我觉得不好是因为……)
❗️因为豆豆生活里能经常接触的男性除了爸爸,就没有其他人,家里我和我妈,幼儿园也是女老师,希望孩子多接触男性,能够——培养与成年男性的交流方式
——男老师的方式不同,让他去体验这种不同
四、请识别以上评估依据属于哪类?
1.别人的情绪好与不好
2.我的感觉 好与不好✔️
3.事情客观做好需要的步骤流程
4.其他
五、请识别你的内心评估,不符合规律的是什么?为什么?请详细列出来。
1.豆豆生活里可接触的男性,除了爸爸,还有姥爷,舅舅,而且他们性格不同,对待豆豆的方式也不同。豆豆已经能够觉察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并且能够分别对待,也表现出他和不同的人玩游戏时的喜好
2.孩子早期的社交方式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有关,其他的再多都是复制粘帖
3.早教老师的教学质量,与他自身的教学水准,专业性等有关,而不是与性别有关。我们更多的关注于老师的产品,也就是他做事流程步骤的提取。有次豆豆调课换了老师,我们体验了另一个老师的讲课方式,女老师,深深的吸引了我们,也侧面教会了我如何在家里引导豆豆
4.我们来早教的主要目的是启蒙,不是找男性老师
六、那这件事符合规律的评估标准是:
(这件事涉及的天然步骤流程是?)
✏️这件事情里,我对豆豆社交的担心
1.与人的接触交流,遇到问题处理,是阴➕阳性力量体现。是父母与孩子关系及互动的印证。因此想要更好的培养孩子,是需要父母健康的培养方式,父母沉下心来学习。
2.任何事情,任何环境等,都是学习机会,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导。有的问题成其为问题,去解决,也需要按照步骤流程去做,单纯在环境里找男性对象,不解决根本问题。
3.如果希望豆豆多有男性陪伴,爸爸就是最好的人选,无可替代,让爸爸抽时间多陪伴他
4.爸爸现在已经开始接触觉生活课程,已经开始个人成长,能够更好的陪伴孩子
写完练习后自我评估,以认领意识成长的价值(每项直觉打分1-10)
一、你对于 『事情的评估标准 不能用 别人的情绪』 的意识程度?——3
二、你对于『只用自己的感觉好与不好 来判断事情』是不客观 的意识程度?——6
三、你对于『事情做得好与不好,符合规律的评估标准是只用事情的标准』的意识程度为?——5
✍️3
一、你要评估的具体事情是?(即评估对象)——我问早教老师,豆豆上课注意力怎么样
二、我内心觉得这件事的结果是:
(如: 好/不好、满意/不满意、一般等,用自己的内心词语)
——不好
三、我评估出这个结果的内心依据是什么?
(即: 我觉得好是因为……我觉得不好是因为……)
❗️因为老师说,前半节还可以,后半节需要关注一下
四、请识别以上评估依据属于哪类?
1.别人的情绪好与不好
2.我的感觉 好与不好✔️
3.事情客观做好需要的步骤流程
4.其他
五、请识别你的内心评估,不符合规律的是什么?为什么?请详细列出来。
1.我在询问老师的时候,我内心里就已经有担心他注意力的问题,得到回答后,我就更加焦虑
2.我妈总是在豆豆做事的时候打断,老师说这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然后豆豆特别调皮,玩什么都坐不住,爬上爬下,我就认为他专注力有问题
3.豆豆才三岁多,男孩,也正处于探索阶段,调皮捣蛋是正常,这个程度的专注力也合理
六、那这件事符合规律的评估标准是:
(这件事涉及的天然步骤流程是?)
✏️孩子的专注力
1.每个孩子不一样,豆豆就是需要多陪伴的孩子,他在某些时候,比如接触陌生环境,人等,去做新的事情,他好奇心不大,焦虑反而多点,这个更需要去多陪伴,给他安全感,他才能更踏实的往前走
2.孩子的专注力,和很多因素有关。先从家庭环境,养育模式找需要调整的地方,比如给孩子足够独立,安静的环境,他做事玩耍的时候不要去打扰等。创造让孩子有自我空间的环境,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过多保护
3.在家庭里,大人也需要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有空间自己去处理,有问题在随时处理。昨晚我对他说妈妈写作业,豆豆拼图,如果你需要就喊妈妈帮忙,他自己独立拼图完成后让我看
4.我妈日常对他的陪伴也很多,我让我妈多参加早教辅导机构的培训,我妈也可以改变一些旧的观念,做出调整
写完练习后自我评估,以认领意识成长的价值(每项直觉打分1-10)
一、你对于 『事情的评估标准 不能用 别人的情绪』 的意识程度?——4
二、你对于『只用自己的感觉好与不好 来判断事情』是不客观 的意识程度?——6
三、你对于『事情做得好与不好,符合规律的评估标准是只用事情的标准』的意识程度为?——7
✍️4
一、你要评估的具体事情是?(即评估对象)——负责科室查病历
二、我内心觉得这件事的结果是:
(如: 好/不好、满意/不满意、一般等,用自己的内心词语)
——还可以
三、我评估出这个结果的内心依据是什么?
(即: 我觉得好是因为……我觉得不好是因为……)
❗️依据我自己的习惯,和病历要求,制作了表格,逐条查,最后还是发现会有漏项,需要返工的地方,表格还需要优化,查病历的顺序也需要调整,达到最优
四、请识别以上评估依据属于哪类?
1.别人的情绪好与不好
2.我的感觉 好与不好✔️
3.事情客观做好需要的步骤流程✔️
4.其他
五、请识别你的内心评估,不符合规律的是什么?为什么?请详细列出来。
❗️有些挫败,因为这个表格制作过程消耗了挺多精力。我自己想着是一定会很流畅,但是一遇到问题,就有点气馁,感觉做的还是不够完美
1.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份工作,本身也是在学习流程步骤的过程中
2.也是在实践中,试验表格是否符合实际工作流程的,本身就是在试验,调整,优化的过程,发现问题很正常,这也是优化的机会
3.有的项目,确实需要来回复查几次,因为是同一项目的不同方向,这个不是“返工”
六、那这件事符合规律的评估标准是:
(这件事涉及的天然步骤流程是?)
✏️审查病历——做练习五已经涉及,经过这个作业,我发现优化的步骤
1.将需要检查的项目全部书写下来,比如一般项目,诊断等
2.将检查项目与涉及的病历部分一一对应起来,如:一般项目涉及大病历开头以及总结部分,还涉及首程,每月阶段小结部分;而诊断涉及首页,大病历,以及首程,每月阶段小结
3.可以按照检查项目(一般项目,诊断,医嘱病历记载,自费协议完整性等),逐个部分(大病历,首程,协议书等)去查,也可以按照病历部分逐个项目去查。
比如:查一般项目,可以逐个查大病历开头及总结,查首程及阶段小结。
再比如:查大病历,可以逐项查:一般项目,诊断等等。
每种检查步骤,都不可避免的重复,但是各有优缺点。比如:查诊断,重点是前后一致,就需要根据诊断这个检查项目,逐个病历部分去检查;因此注重前后一致的部分就按照项目逐个部分去查。一个部分查的内容比较多,注重准确性,就按照部分系统查;也可以根据情况两种结合。
4.相关联项目,可以放在一起查:比如查医嘱的时候,可以把自费项目,量表及次数,特殊治疗单一起查了
5.重点项目:放在前面查,比如医嘱记载完整性
6.单个项目,比较散的项目,可以放在最后检查:比如知情同意书,量表等
7.检查前,做相关的记录,减少“返工”,比如查医嘱的时候,可以记录量表次数,查病程的时候可以记录量表分数,最后查量表的时候就不愿再去翻阅医嘱和病程了
写完练习后自我评估,以认领意识成长的价值(每项直觉打分1-10)
一、你对于 『事情的评估标准 不能用 别人的情绪』 的意识程度?——5
二、你对于『只用自己的感觉好与不好 来判断事情』是不客观 的意识程度?——6
三、你对于『事情做得好与不好,符合规律的评估标准是只用事情的标准』的意识程度为?——7
✍️5
一、你要评估的具体事情是?(即评估对象)——与上级沟通时我的关注点
二、我内心觉得这件事的结果是:
(如: 好/不好、满意/不满意、一般等,用自己的内心词语)
——不满意,一般
三、我评估出这个结果的内心依据是什么?
(即: 我觉得好是因为……我觉得不好是因为……)
❗️我总是忍不住留意他的表情,语气等
四、请识别以上评估依据属于哪类?
1.别人的情绪好与不好✔️
2.我的感觉 好与不好✔️
3.事情客观做好需要的步骤流程
4.其他
五、请识别你的内心评估,不符合规律的是什么?为什么?请详细列出来。
❗️事情的好坏优劣,是看事情本身,而不是上级的脸色与情绪
上级的情绪也有他的根源,如果想进行事情的推进,顶住情绪也得上,去识别对方的需求,利益,去沟通
❗️我的情绪状态是被信念影响,导致我再评估的时候,认为上级是针对认,而不是针对事
六、那这件事符合规律的评估标准是:
(这件事涉及的天然步骤流程是?)
✏️与上级沟通,都是工作方面的问题
1.分别去看是什么问题,看具体问题的流程步骤
2.释放情绪,练习觉察,翻转信念。
写完练习后自我评估,以认领意识成长的价值(每项直觉打分1-10)
一、你对于 『事情的评估标准 不能用 别人的情绪』 的意识程度?——3
二、你对于『只用自己的感觉好与不好 来判断事情』是不客观 的意识程度?——4
三、你对于『事情做得好与不好,符合规律的评估标准是只用事情的标准』的意识程度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