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黎明公司的高级技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洪家光通过不断和身边党员、工友一起学习力学、空气动力学等一系列庞杂的理论,在陌生的领域不断克难攻坚。在他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的团队申报并授权31项国家专利,完成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成果转化63项,解决临时难题65项。“真正的工匠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能精益求精、巧思创新。”不仅仅是工匠要做到精益求精和创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创新,才能发展和成长。各行各业都需要发展,如果缺乏创新,那么只会停滞不前,甚至有可能会倒退。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实践,才能得到发展。如同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经过4年的试验,筛选出可以在含盐量9‰以下的盐碱地种植生长的“绿洲一号”菌草,菌草不仅能保持水土和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还能作为动物饲草,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只有坚持创新,个人才能体现价值,国家才能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特别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时,我们要抓创新、谋创新。但脱离了传承的创新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洪家光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形成专业青年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和发展体系。以匠心守护飞机“心脏”,通过“传、帮、带”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一线技能工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士良依托工作室每年举办高技能培训班和高技能人才技艺现场演示把各项专业技能知识传授给学员及同事,使430多名技能人才受益。我们要优秀党员榜样学习,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精神。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张秀振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这个超级工程中克服了岛隧连桥的世界级难题,实现沉管隧道“毫米级”对接。传承和汲取优秀的古代先哲的智慧成果,是我们在实现创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桂梅校长教书育人的燃灯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教师扎根乡村;她“坚韧纯粹、甘为人梯”的职责使命感,鼓舞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党员教师,用责任与担当为孩子插上飞出大山的“翅膀”,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才智。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影响一代代后辈,我们也是沿着他们的足迹,不断前行,实现我们个人价值。
民族或国家的繁荣绝不是仅仅靠继承前代而形成的,更是要依靠后人在前者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持续突破。只有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长成的树木,才是茂密的、高大的、生机勃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