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都市的映衬下,小镇做题家这个群体常常被贴上刻板标签,可谁又真正懂我们一路走来的心酸与执着?
我出生在一个宁静的小镇,那里教育资源匮乏,见识的局限如同厚重的茧,将我紧紧束缚。从上学起,老师就反复强调,只有努力做题、考出好成绩,才能走出小镇,改变命运。于是,“做题”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
清晨,当小镇还在沉睡,我已伴着微弱灯光背诵课文;夜晚,家人都已入眠,我仍在台灯下与习题鏖战。每次考试成绩公布,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考验,名次稍有下滑,内心便充满焦虑与自责。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来到大城市,我才惊觉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同学们丰富的才艺、广阔的见识,让我自惭形秽。在课堂讨论时,我因缺乏课外知识储备而常常沉默不语;参加社团活动,面对那些需要创意和表现力的任务,我也总是力不从心。
但我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我利用课余时间泡在图书馆,阅读各类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沟通和组织能力。尽管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我从未放弃。
如今,我已逐渐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也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回想起曾经作为小镇做题家的日子,那些汗水与泪水,都是成长的印记。你不懂,这一路我们要冲破多少阻碍,才能破茧成蝶。但也正是这份坚持与努力,让我们拥有了更强大的内心,去拥抱更广阔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