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所以我边看边写,有想法的地方就会把它记录下来。
1.“杂质是色彩的源泉。”这句话看着很文艺,它其实是在说杂质的坏处。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彩色的人,但是色彩过多有时候相对来说会没有那么纯粹。就像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纯色玻璃和彩色玻璃,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彩色玻璃,但它相比较而言就没有那么实用。摘录这句话是想提醒自己抛去一些色彩,思考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东西。和写论文结合,就是要在繁杂的信息中寻找到与主题相契合的东西。
2.这本书很多个点都戳到了我。比如说看论文还是看书,论文相比于书来说更简洁也更专业。之前看到有人提出大学生不能只看专业性的论文或者书籍,不能被专业知识所局限住,选书的格局要打开。现在感觉自己就是局限在专业性书籍里,但是我觉得这个现象又是正常的,因为现阶段我对专业知识了解得并不多,想看相关书籍多学习学习是在所难免的。当然,阅读其他类别的书也很重要,毕竟到社会上与其他人进行交谈的话题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只在自己专业领域进行交流。总而言之,就是要多读书,读多种多样的书。
#如何搜索文献:
①找对关键词 关键词的准确取决于对专业领域的理解 要一边搜一边调整
②门径 如请教专家、寻找综述类杂志、搜索综合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
3.观点要适度表达:不能太多,不能太满。
不能太多是指每次只提一个观点,论证完再提第二个。
不能太满是观点表达不能太绝对化,观点需要考虑论断发生的概率、频次和数量。
4.作者强调了论文的引言、摘要和参考文献的重要作用,我发现自己之前一直对论文的这几个部分有误解,导致我写论文的时候总是很随意地对待它们,比如摘要随缘总结或者拿来凑字数。但是摘要是论文的开头,头部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大多数人查找论文只会看标题和摘要或者关键词。“摘要得把研究最精华的内容概括出来”,而不是拿来应付完成。而参考文献是论文研究数据的来源,要想写好论文,也需要对参考文献进行筛选,不是什么文献都能拿来用的。同时,参考文献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梯子,看到一篇好的论文,可以去仔细阅读其中的参考文献,进一步了解研究课题。这一点我记得老师在之前开会时也提到过。
5.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在我印象中,我不管是初高中写作文还是大学写论文,我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在写文章的时候没有想到过与读者换位思考,属于刘军强老师所说的“无视”这一类型。我的想法就是这些文章只有老师和我自己阅读,我不会再延伸出去,我的写作想法不太对。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所写的,打开了我的新思路,写作时常常换位思考,可以让自己文章的逻辑更加顺畅,内容更加有趣。
6.还有一个深有感触的话题是“如何克服阅读障碍”,我就是在写作之前有各种怪癖和仪式的人,比如说一定要有个大概完整的思路才愿意开始写作,但这对我来说就是拖延症在作怪。万事开头难,写作开始了第一步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了。越抗拒就越难开始,写作前是要调整自己心态的;“先有后好”,有想法了就立马记录下来,别让灵感流失。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设计得确实很不错。每次看到里面的小漫画都会笑出声,每一篇结束作者会相对应的推荐电影和阅读书目,这些都值得去观看阅读。对于实用性文章,我觉得想要掌握它的方法就是去实践它,在写作中去运用自己学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