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天,20230813,27--64页,60分钟
今日读家信十封,其中五致父母,四至祖父,一致叔父。虽是家中日常往来,字里行间所见涤生先生家国责任。
为了帮助楚善家摆脱困境,先生真是操碎了心,私下差人周转不说,还写信恳请自己祖父(四月十七日)帮忙,最终还是解决了。六月初七,他给祖父信中这样写道,“昨接家信,始知楚善八叔竹山湾田,已于去冬归祖父大人承买。八叔之家稍安,而我家更窘迫,不知祖父如何调停?去冬今年如何设法? ……孙等在京别无生计,大约冬初即须借账,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可见,最终是其祖父花钱买下楚善的田地,才缓八叔燃眉之急。这对于也不宽裕的曾家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先生当时虽为京官,但收入不多,入不敷出,囊肿窘迫。虽如此,依然关注家族邻里,可敬可佩。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工作、生活、挣钱养家、有效及无效的社交,闲暇之余,手机仿佛填补了精神上的不少空缺。如此,人除了活在个人世界里之外,便是源于需要及被需要的走动。读先生家信,我觉得人是要有家族情怀的。回想前几日,有一本家去世,家境贫寒,是个贫困户,儿女尚小,爱人弱智,可怜之极。丧事几天,我们都回去帮忙,其中有一叔伯,在郑州工作,依然驱车来回,奔走扶柩,我们感动之余也感受到了抱团取暖的力量。其实,每个人往小的说,要有家庭责任感,除了挣钱养家,还要在家风的传承上,起到作用,我想这也是读书及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往大的说,人要为家族、家乡贡献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即使是剜肉补疮,也要挺身而出。
后读先生给父母的信(九月十五日)中谈及九弟国荃问题,更是感受到其作为兄长的担当。据说,先生当时将曾国荃带在身边,对其读书管理苛刻,国荃受不了,要回老家去。先生信中这样说,“惟九弟迫思南归,下解何故。自九月初间即言欲归。男始闻骇异,再四就询,终不明言,不知男间处不友,遂尔开罪手弟,使弟不愿同居。男劝其明白陈辞,万不可蕴藏于心,稍生猜疑。如男有不是,弟宜正容责之,婉言导之,使男改过自赎。再三劝谕弟终无一言。如男全无过愆,弟愿归侍定省,亦宜写信先告知父亲,待回信到时,家中谕令南归,然后择伴束装,尚未为晚。”
可见,作为兄长来说,先生有担当,也很操心。后谈及英夷滋扰,河南水灾,更是担心九弟回家不安全,“九弟年少无知,又无大帮作伴,又无健仆,又无途费充裕,又值道上不甚恬谧之际。兼此数者,男所以大不放心,万万不令弟归。”
“兹忽欲归,男寝馈难安,展转思维,不解何故,男万难辞咎。父亲寄谕来京,先责男教书不尽职、待弟不友爱之罪,后责弟少年无知之罪,弟当翻然改寤。男教训不先,鞠爱不切,不胜战栗待罪之至。伏望父母亲俯赐惩责,俾知悛悔遵守,断不敢怙过饰非,致兄弟仍稍有嫌隙。男谨禀告家中,望无使外人闻知,疑男兄弟不睦,盖九弟不过坚执,实无丝毫怨男也。”
信中的言语之恳切,责任之承担,以及方法之周全,心思之缜密,好兄长之所为,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