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厉害?”子贡就对孔子说:“那当然是颜回厉害了。我学了东西能举一反二,但是颜回学到了就能举一反十。我怎么能去跟颜回相比呢?”
在子贡眼中的颜回是一位反应灵敏,很会学习的颜回,很爱思考也很善于思考。是一位知道了一个道理就能举一反十的好学生。在知识中会添加自己思考的人。因为在举一反十的时候也是在主动的自我思考,而此时就加上了自己的想法。那如果孔子拿这个问题来问颜回呢?颜回会怎样回答?孔子:“颜回啊,你与子贡相比谁更厉害啊?”颜回也许会以谦虚的姿态来面对这个问题,因为他不会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并且他也会把问题引向内在的深处,而并非像子贡一样注重的是学习。
颜回叹道:“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道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
这段文字反应了颜回的学习状态,他的学习状态是废寝忘食,舍生忘死的。并且是坚持不懈的在每一次的钻研中都能得到真理,而且并不放弃。所以我们可以评价颜回是已经入室的学生。
在孔子陈蔡绝粮之时,子路非常的气愤。质问孔子为什么他们沦落到这样的地步,为什么他们无路可走?孔子说:虽然我们无路可走,但是我们有自己的持守。而他们就是那些小人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却什么都干得出来,孔子对子贡说说:我的大道又没有多少邪恶,但是为什么无路可走呢?子贡说夫子的道太大了,太过超前了。不是特别多人能接受,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降低道。孔子就对他说:不对啊,良好的农夫可以做出良好的庄稼,厉害的工人也能做出很好的器具。但是天下有没有人欣赏他们的器具和庄稼就不是他们定的了。颜回又进来了,孔子对颜回说:我的道并没有邪恶,但为什么会到如此之地步呢?颜回说夫子的道太过的深奥,天下没有人能懂得,但是夫子还是在推而行之。这样的人才是我们所说的君子。如果我们的道没有被国君重用,那是国君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的道路我们并没有去执行那就是我们的过错了。
我是不认可子路的观点的,因为君子的穷途末路和小人的穷途末路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保持持守才能自称君子。我是认可颜回的观点的。但是有人说颜回说这些话就是为了拍马屁和捧孔子,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是他对大道的理解。而此时的杨虎与孔子的师生关系到达了一种不一样的状态。他们已经成为了在精神中传承人的关系,比师生更近了一步。
那么孔子的大道究竟是为何成这样呢?这个问题孔子到底是在问谁?我认为他在问学生也是在问自己,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无人信自己的大道。这是两个角度的问题。第一个角度就是从推行仁政来看的,如果是要推行仁政,那就是应该要让更多的人能接受。而此时孔子的想法就是有问题的,他应该像子贡说的一样降低一些标准。第二个角度就是从自身的道来讲,从这一点来说,孔子的大道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有人就提出了一种想法,可以把道分成三类,一类是学,一类是道还有一类是政。在道德方面更加约束自己,在学的方面也一样,而在政的方面是可以放低一些高度的。
这只是一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