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粮:向往光明
有为求功德,舍本而逐末。信心源于心,何须问他人?
白马逐风尘,毛发曳风中。垂首叹大月,撩眼望虚空。
发愿随君去,相偕陇山头。黄沙濯卿足,白水不见流。
长夜梦大明,雪里无金秋。笑问朔风里,可曾悔悠悠?
积得诸资粮,百折不悔心。拼将头颅血,殉此一段情。
念佛或持咒,皈依并发心。勤行诸善事,生起次第身。
密咒四无量,有情具乐因。远离诸痛苦,与乐永不分。
静住平等舍,等觉爱与憎。荣辱由师尊,死亦不退心。
心极法依止,思维暇满时。无常若现前,除法无依止。
法极穷依止,沦为乞丐时。亦不舍正法,永无退转时。
穷极死依止,牺牲身命时。一心系正法,富贵勿贪痴。
死极依荒沟,弃尸荒野时。如狗无尊严,正念无顾忌。
事前无牵累,事后无愧悔。同行无执著,金刚无能摧。
出于人群日,入于狗伍时。舍弃诸尘累,圣位正晰晰。
顽石欲成佛,当历千刀功。剥却层层执,方现本来身。
淘砂金方纯,扫云天更清。好钢当百炼,化为绕指锋。
悲心如大宇,凝眸天边星。星光何戚然?遥望广寒宫。
系念九天外,玉兔捣药声。何时光炽然,不逐旧时尘?
1.信心是修道的资粮
出离之心产生之后,我们就进入了自由之旅的第二站――集资粮。
没有“资粮”这张门卡,就无法进入名为“究竟成就”的大厦,更谈不上获得终极解脱。
集资粮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修生起次第叫集资粮,皈依发心也叫集资粮。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布施、持戒、忍辱,都属于修集资粮的过程。放生、十善行,也属于集资粮的方法。
归根结底,集资粮的目的是为了成熟修行者的心性。
什么时候才完成了资粮道的训练呢?真正地俱足了信心。这里说的信心包括三方面:对自己有信心,对上师有信心,对教法有信心。
修行最重要的是信。这信也包括自信。
2.功德是清静行为的反作用力
有为求功德,含本而逐末。
信心源于心,何须问他人?
白马逐风尘,毛发曳风中。
垂首叹大月,撩眼望虚空。
真正的功德是一种行为的反作用力。一切都由行为引起,善的行为就会有善的结果,恶的行为就会有恶的结果。
再者,功德是从清净心中生起的,一个人必须要有菩提心才能生起功德,但对菩提心和清净心,我们也同样不要执著。
真正的修行本身就是目的。
做事的时候心要是非常清净,就可能生起功德。功德是帮助我们证悟的。物质的东西大多属于福德。功德更偏重于精神,会让你的心清净,变得安详、快乐,智慧增加,长此以往你就会证悟。
福德虽然不等于功德,但有时候,福德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带来一种资粮――修道的资粮。
功德生起的外现是:第一,执著少了;第二,贪、嗔、痴、慢、妒少了;第三,心清净了;第四,利众的慈悲心增长了。
在这些中间,最主要的是执著的破除,因为真正的功德就是执著的破除。
以世间福报的形式出现的是福德,以出世间形式出现的叫功德,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执著。
心性的明白和修行过程中间智慧的出现,也都是生起功德的体现。一些人在不求功德的情况下有了利众行为,功德就能产生,同时福德也有了。但是,如果一心求功德,就只能产生福德。
当你的某种利众行为一直持续下去的时候,你就能拥有多种功德,你的智慧会变得越来越清明,定力会逐渐增强,不会再有世间的东西能诱惑心灵。
3.发愿: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发愿随君去,相偕陇山头。黄沙濯卿足,白水不见流。
发愿,就是发誓要达成某个目标。
发愿发到什么程度呢?要像热恋中那样,把正法、真理当成你一辈子的热恋对象,发誓跟着它们走。
单纯的发愿而不去行动,是没有意义的。发愿,必须是能利益众生的发愿,并且有相应的行动,才有意义。
所有出世间法的发愿,要是不体现在世间法的利众行为中,就不能产生任何功德和福报。
要发大愿,要种善因,才能得善果。
没有人格的修炼,所有出世间法的修行都没有意义。修行,修的是行为。没有行为的体现所有的修行都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