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农村是幸福的,那时候天是蓝的,湛蓝得像画上去似的,云朵是一朵一朵的,清晰得可以摘下来把玩。我记得有一次小学考试,我们搬出凳子在教室外考试,抬头看时天上正有一群大雁飞过,在蓝天白云的画景下,大雁雄壮地翱翔,排成分外鲜明的人字型,纪律严明——喔,大雁们真的是排成人字的呢。
城里有钢筋水泥混凝土,乡村有飞鸟泥土树木,城里人物质条件优厚,乡村的景色则美不胜收,趣味十足!小时候身体是贴着泥土生长的,泥土的味道已经浸在身上,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温度,是城里人所没有的精神财富。
再说我们家后面有一条溪渠,有水的时候就好啦,我们小孩儿放学就去钓青蛙了,运气好的时候可以钓不少,就在岸边用砖头搭个小灶,取些树枝啦、玉米杆什么的做火料,当时就超度了青蛙。水退之后也有好玩的,约几个要好的玩伴捉泥鳅、摸鱼是最有意思的了,常常弄得一身腥淤泥味儿,免不了受母球一顿训斥。可惜如今的那条渠已经成了村民的垃圾场和排污地,已经很多年也没有过水流了。
以前家里的房檐下经常能看见燕子搭的窝,小燕子在下雨天飞来飞去,飞得很低,孩子们在后面追,追不到也很快乐;以前也总是听到啄木鸟啄木的声音——当当噔蹬——啄木鸟的羽毛那么鲜艳~~~现在的乡村已经很难看到小燕子,也看不到啄木鸟,更看不到大雁了,只能看到少量的麻雀叽叽喳喳的叫,不禁令人感叹。。
想想这时候家里的麦子也该收了,每年的这个时节是布谷鸟从南方迁徙到北方的时候,也就在芒种节气左右,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当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时,就到了该收麦子的季节了,大人们忙着割麦、打麦、晒麦,小孩子也欢天喜地,嬉笑吵闹玩耍,不亦乐乎!
麦子已经成熟,一个个弯着腰,像耄耋老人——一垄一垄的,从冬眠的麦苗,经过春风的吹长,到夏日的抽穗,变成了一片片金黄的麦田——麦穗在太阳公公的酷晒下仿佛在嗷嗷叫,争先恐后地意欲脱掉麦壳,要蹦出来了——
到了收麦的那几天,出外打工的大人回来了,学校也要放几天假,那是因为老师们的麦子也要收,学生们大点的要帮着大人们干活,小点的就可劲儿造!从库房取出镰刀,再拿出磨刀石,尘封了一年的镰刀打磨后锋似秋霜,令人生畏。除了镰刀,还要带上叉子,这种农具的用场在与把割成一堆堆的整齐的麦子叉到农车,不可或缺!
人们换上粗布衣服,一定要长袖的哦,麦芒剌人得很,蹭到身上痒得很!家里一般离地都不远,扛上家伙,带上大的小的们(小孩)——大的拎上一壶水,一摇一摆;小的一路踢着泥丸,蹦跳着捉热浪空气中的蝴蝶~~十几分钟来到麦田,踏上被骄阳烤干的田土,顺着垄走到地的一端,麦穗摇摇晃晃地打在裤腿,大人们开始忙活,孩子们就有得玩了——拔河边的甜草根,嚼着吃——还记得有一种长得像草的植物,结出甜甜的黑球小果子,放到嘴里也能解馋——再有就是躺到大人割成的麦堆上,滚来滚去,也很舒服,这种玩法的风险在于母亲巴掌的伺候——
“冰棒——冰棒”——小崽子耳朵灵着呢,跑到母亲身边斩钉截铁地说要担负起给大家买冰棒的重任,大人们也累也热,吃根冰棒再干是常有的事,孩子的心眼原来在这儿——拿了钱币就跑开了——
割完了麦子,要运回麦场,记忆中的麦场弄得很光滑,又有点潮湿,估计在上面洒过水,防灰尘吧。光着脚在场里走着很舒服,麦场往往是几家人共用一个,打麦也是一起打,那时候只有打麦的机器,不像现在的联合收割机开过去就直接装袋运回家了。受天气的影响,有时候要连夜把麦子都打完装袋。大人们连夜地干活,孩子玩累了就睡在装好的麦子袋上,结结实实地睡起来,睡醒了迷迷糊糊的,也该回家了。
现在老家的地早就不种了,现在的收割机也早就机械一体化了,根本不用镰刀,也不用什么叉子,有个把小时就把麦收了 ,也不用晒,直接在地里就把麦给卖了。如今科技发达了,社会也进步了,人们在一起劳动挥汗如雨的场景也几乎不见——那一种幸福也渐离渐远了——
At 20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