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交情商DAY2(陪孩子慢慢长大)

一、听到了什么?

继恩老师:

上一讲讲了位置感

潜意识里期待婆婆对媳妇比对她儿子或者女儿是一样的或者更好,这就是位置感没有保证,高期待--就差

第二讲 边界感

如图,三个圈有交集,有一个共同的交集是孩子,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三个家庭之下的。

结婚是两个家庭结合的过程,生活习惯,经济等不同,要有边界感。

1、爸爸如何做?

利用好中间人的角色(爸爸),欣赏,包容感的角度去介绍自己的媳妇儿。

婆媳之间生气了,老公去沟通。大家像队友一样去相处。爸爸(老公)的角色要做好,架起好的沟通桥梁。

2、孩子的角色

六个聚光灯下长大的,并不一定轻松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得规则

助力还是压力?

爸爸妈妈才是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

只要父母不是完全撒手不管,都不会太大影响

0-3岁全部放手老人带,再回到家庭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诸多要求,没办法去影响,叛逆

0-6岁,再忙再累。不要丢失第一重要他人的角色,关系链接

3、爸爸是新家庭的天,妻子是地

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密

婆婆要慢慢退出来,对于一个人来讲不容易

她靠和孩子相依为命,强烈的安全感,价值感和精神支柱

4、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不同

家庭关系是处不好,没办法辞退的。如果就以分手为解决方案的话,智慧和成长是不会提升的。提升高情商的交往能力,思维模式不改变的话,走老路的,依然得到类似的结果,家是一个修行道场。

6还是9 ,立场不同,看到的结果不同,这种争论没有意义。赢了理,失了爱。

采访婆婆,建议倾听对方的生命故事。倾听对方,深度交流,对婆婆感兴趣,会提问,被倾听被看见是很好的营养液。

会提问,是跟别人链接的最好的方式。

养育孩子观点不同是正常的。

情绪释放出来就会好很多。对于陷入一种情绪模式,陷入边界感模糊时,保持一份觉察很重要。

答疑时间

问题1  婆媳关系,没有跟婆婆相处过,0-6岁没有给到孩子安全感。大孩子高三不愿意跟别人交往,继续待在老家?还是在这边上学

信任孩子,跟孩子的链接。身边有没有讲的来的朋友,社会功能是否断裂?青春期的孩子处在火山口,哪里有缺失会有更大的挑战一定要很好的陪伴,支持式的而不是侵入式的。

问题2:宝宝爱顶嘴,墨迹。孩子对课本理解,考试总出差错。考完能做出来。

对孩子的行为有期待是好的,不知不觉会贴标签,缺失哪方面的考虑,着急。语言中有标签式的语言,有没有具体落实到一件事情上面,每个孩子的节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比一般人慢一些,慢有好处的,在这过程中体验更深入。

妈妈跟随孩子的脚步。就某件事情定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要不一直都是在自己的目标里的。可能孩子达不到。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

妈妈制定好目标,孩子内心是否想做?跟孩子统一目标

感受性孩子vs效率是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需求和妈妈的需求要结合在一起

关于做题

很正常。有些孩子考试的时候会懵,视觉盲区,思考盲区

专注力的练习,关键词练习。平时足够做到,就是考试技能问题,是长期过程

先时候呵护的是自信和感觉。让孩子去完成,自驱力很重要,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妈妈是支持者,过程都做到了,结果随缘。

问题3:爱人和母亲之间,总让老公给对方带话。

第一,谁先改变,先听了课的人

如果婆婆没有来听课,媳妇儿没有来听课,当你有烦躁情绪来的时候,跟自己沟通。给自己欣赏和肯定

第二步,三方坐下来,或者跟妈妈交流,不吃饭没关系。

先处理情绪

爱人这边,想吃豆浆没有错

婆婆觉得稀饭有营养。老公可以帮爱人买一杯,告诉爱人我做不到的时候,你自己可以做什么呢?

二、想到了什么?

1、爸爸妈妈才是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只要父母不是完全撒手不管,都不会有太大影响。这减少了我很多的焦虑。

2、如果就以分手为解决方案的话,智慧和成长是不会提升的。家是一个修行的道场。发生摩擦也是一件好事,你会发现边界感在哪儿。

3、养育孩子观点不同是正常的。老人对于孩子的爱,俗称隔代亲,对于孩子建立价值感和安全感也很有帮助。

三、如何做?

1、冲突来临时,很容易陷入一种负面情绪,陷入边界感不清晰,陷入观点与观点的对峙中,这个时候保持一份觉察很重要。突然意识到,自己有时候在婆媳关系,亲密关系中边界不清晰,自己的行为很多时候不是包容,而是会给人一种边界模糊,别人可以侵入的感觉,所以觉察自己的边界很重要。最近我要一直关注哪些会让我有不舒服的感觉,清晰地发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边界。

2、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先要和孩子建立链接,孩子才会接受我们的教育。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