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了什么?
继恩老师:
上一讲讲了位置感
潜意识里期待婆婆对媳妇比对她儿子或者女儿是一样的或者更好,这就是位置感没有保证,高期待--就差
第二讲 边界感
如图,三个圈有交集,有一个共同的交集是孩子,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三个家庭之下的。
结婚是两个家庭结合的过程,生活习惯,经济等不同,要有边界感。
1、爸爸如何做?
利用好中间人的角色(爸爸),欣赏,包容感的角度去介绍自己的媳妇儿。
婆媳之间生气了,老公去沟通。大家像队友一样去相处。爸爸(老公)的角色要做好,架起好的沟通桥梁。
2、孩子的角色
六个聚光灯下长大的,并不一定轻松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得规则
助力还是压力?
爸爸妈妈才是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
只要父母不是完全撒手不管,都不会太大影响
0-3岁全部放手老人带,再回到家庭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诸多要求,没办法去影响,叛逆
0-6岁,再忙再累。不要丢失第一重要他人的角色,关系链接
3、爸爸是新家庭的天,妻子是地
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密
婆婆要慢慢退出来,对于一个人来讲不容易
她靠和孩子相依为命,强烈的安全感,价值感和精神支柱
4、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不同
家庭关系是处不好,没办法辞退的。如果就以分手为解决方案的话,智慧和成长是不会提升的。提升高情商的交往能力,思维模式不改变的话,走老路的,依然得到类似的结果,家是一个修行道场。
6还是9 ,立场不同,看到的结果不同,这种争论没有意义。赢了理,失了爱。
采访婆婆,建议倾听对方的生命故事。倾听对方,深度交流,对婆婆感兴趣,会提问,被倾听被看见是很好的营养液。
会提问,是跟别人链接的最好的方式。
养育孩子观点不同是正常的。
情绪释放出来就会好很多。对于陷入一种情绪模式,陷入边界感模糊时,保持一份觉察很重要。
答疑时间
问题1 婆媳关系,没有跟婆婆相处过,0-6岁没有给到孩子安全感。大孩子高三不愿意跟别人交往,继续待在老家?还是在这边上学
信任孩子,跟孩子的链接。身边有没有讲的来的朋友,社会功能是否断裂?青春期的孩子处在火山口,哪里有缺失会有更大的挑战一定要很好的陪伴,支持式的而不是侵入式的。
问题2:宝宝爱顶嘴,墨迹。孩子对课本理解,考试总出差错。考完能做出来。
对孩子的行为有期待是好的,不知不觉会贴标签,缺失哪方面的考虑,着急。语言中有标签式的语言,有没有具体落实到一件事情上面,每个孩子的节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比一般人慢一些,慢有好处的,在这过程中体验更深入。
妈妈跟随孩子的脚步。就某件事情定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要不一直都是在自己的目标里的。可能孩子达不到。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
妈妈制定好目标,孩子内心是否想做?跟孩子统一目标
感受性孩子vs效率是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需求和妈妈的需求要结合在一起
关于做题
很正常。有些孩子考试的时候会懵,视觉盲区,思考盲区
专注力的练习,关键词练习。平时足够做到,就是考试技能问题,是长期过程
先时候呵护的是自信和感觉。让孩子去完成,自驱力很重要,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妈妈是支持者,过程都做到了,结果随缘。
问题3:爱人和母亲之间,总让老公给对方带话。
第一,谁先改变,先听了课的人
如果婆婆没有来听课,媳妇儿没有来听课,当你有烦躁情绪来的时候,跟自己沟通。给自己欣赏和肯定
第二步,三方坐下来,或者跟妈妈交流,不吃饭没关系。
先处理情绪
爱人这边,想吃豆浆没有错
婆婆觉得稀饭有营养。老公可以帮爱人买一杯,告诉爱人我做不到的时候,你自己可以做什么呢?
二、想到了什么?
1、爸爸妈妈才是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只要父母不是完全撒手不管,都不会有太大影响。这减少了我很多的焦虑。
2、如果就以分手为解决方案的话,智慧和成长是不会提升的。家是一个修行的道场。发生摩擦也是一件好事,你会发现边界感在哪儿。
3、养育孩子观点不同是正常的。老人对于孩子的爱,俗称隔代亲,对于孩子建立价值感和安全感也很有帮助。
三、如何做?
1、冲突来临时,很容易陷入一种负面情绪,陷入边界感不清晰,陷入观点与观点的对峙中,这个时候保持一份觉察很重要。突然意识到,自己有时候在婆媳关系,亲密关系中边界不清晰,自己的行为很多时候不是包容,而是会给人一种边界模糊,别人可以侵入的感觉,所以觉察自己的边界很重要。最近我要一直关注哪些会让我有不舒服的感觉,清晰地发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边界。
2、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先要和孩子建立链接,孩子才会接受我们的教育。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