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大概是有点夸大,或者说是有点儿标题党,我的这个“反生育”的“生育”是有范围的。我并不是绝对的反生育,而是相对的……
首先我想说,我支持生育自由,反对计划生育!
关于生育自由这点,我就不赘述了,这依然是全球共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育的实施者是女性,往往而后的照顾孩子的人,至少是出生后的几个月里主要承担抚育孩子任务的都是母亲,因而我女性对于生育一事应当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我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手段直接或间接的“逼迫”女性生育!
我国社会依旧存在这样的风气,严重来讲,也可以说是歧视。认为女性就一定要生孩子,结婚一定要生孩子……全然不顾别人是否乐意,是否有能力去抚育一个孩子,不光是经济上,个人在思想上、能力上是否做好准备。
《女儿们的恋爱》里的两位父亲的固执的认为女孩就一定要生孩子,“不生孩子,你结婚干什么”节目中某位父亲的原话。令我反感,但这一观点着实代表了中国许许多多的父母!
不生孩子的人生就是无意义的,没有价值的吗?当然不是!如此言论将不孕不育者置于何地?
看纪录片《生门》时,我的感受就是没有感动,只有反感与无奈。
这部片子里很多观点,我都不予苟同,对于很多社会现状感到不满与无奈。
一名农村孕妇,已经生过两个孩子,但都是女孩,因此被村里人所瞧不起,从而拼死又生下来一个男孩。我庆幸是个男孩!否则,是不是要一直生下去?
如果第一胎破腹产,那么生育第二胎就需要谨慎,因为一旦胚胎在上次破腹产的伤口处着床,就很可能危及生命!而一旦大出血,引用我高中生物老师的原话,“这种情况的大出血,就就不回来了”而那位农村孕妇前两胎都是破腹产,第三胎着床在了疤痕处……
那位孕妇处于自己的本心去生育这个孩子吗?显然不是,是因为社会的歧视、为了家族的“脸面”,而那脸面真的那么重要吗?
因此,我反生育,反对一切并非出于本心的生育。
同样是《生门》,另一位孕妇,生产时出现大出血,医生明确告诉孕妇,必须切除子宫,否则会没命。但是她依旧苦苦哀求医生,她恳请医生再努力一下,说自己只有33岁,不想失去子宫。子宫竟然比自己的命还重要?造成这样思想的潜在的根本的原因,不就是很多人都觉得女性存在的意义就是生儿育女,没有子宫的女性不配做女性,不生孩子的女性就是个“废物”吗?正是这些愚昧的思想,才造就了很多人生育大过天的思想,全然不顾别人是不是乐意生育。
有的人可能会说,也许这位孕妇就是很喜欢小孩呢?我想说,手术中她已产下一子,且有一女,切除子宫有何不可?
有的人又说,你不是说生育自由吗?人家就是喜欢子孙满堂,生很多孩子呢?我想说,我并没有看出这一点。并且我说的生育自由是要考虑实际的,且不论是否违法(毕竟我反对计划生育),有多大力,办多大事!
有的人自己也就勉强糊口,还生孩子,让孩子和自己受苦受罪是爱孩子的表现?生养孩子需要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或者说是稳定且持续并足以抚养起孩子的,如果没有,我反对此种情况下的生育!
当然,人工流产对女性的身体是一次不小的损伤,故而,在你没有做好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时,请做好避孕措施!
不要说什么,生下孩子就自然而然负起了责任,世事无常,孩子不支持退货!每每看到新闻报道虐童新闻,都感到痛心。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在新闻报道里,虐童者很多时亲生父母,我想问一问那些虐待亲生骨肉的父母:既如此,何苦生他?
生育一个孩子,就意味着责任,如果无力承担,请不要去做这件事!
孩子遭生母虐待,母亲竟说自己生育时受苦,打他天经地义?既然无力承受,就别生孩子!对于这种人,我反对他们生养!
说了这么多,我不反对何种生育?
我赞成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不为了养儿防老,仅因为自己自己喜欢孩子,同时有能力去抚养孩子,孩子生育的数量也要与自身能力相匹配,这能力不光是经济能力,因为孩子需要的不单是钱,更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