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联 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源头,基本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一般认为,对联的前身是“桃符”。
据《淮南子》说,所谓桃符,又称“桃梗”,是两块“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悬挂在正门左右门扇上用来驱鬼镇邪的桃木板,上面分别画着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shū)”和“郁垒(lǜ)”的神像,或者写着他们的名字——左神荼、右郁垒。民间俗称的“门神”。
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我国中原地区民间过春节就有家家户户悬挂桃符的习俗。
直到宋代,对联中的“春联”还是被称为“桃符”的。“桃符”真正被称为“春联”,还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用吉祥话代替两位神仙的名字,用普通木板(或红纸)代替桃木板,才完成了对联的演变。
三、按用途一般分通用联(春联)和专用联。
春联内容大体分为古代古风类、改革开放后、新时代三个节点:1、传统文化类的春联,如“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这一类的特征多少选取传统文化字眼;或者以景色为主,如“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2、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放开,人们在过年张贴的春联,多是以“商业”为主要特色,在店铺中最常用的经典联就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到了一般人家,在春联的字眼里就多了“财”、“富”等。3、到了新时代,家国观念的层次更深了,尤其体现在乡村的春联内容中,更使人们感受到了国泰才能民安,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发展的欣欣向荣的赞美。如“壮丽山河多异彩,文明国度遍高风”、“国泰民安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章”。
四、对联形式一般如下: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5、行业联 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
五、对联的意义:
贴对联是中国传统年俗;贴对联有辟邪的作用;贴对联有迎祥纳福的作用;贴对联是文化的传承。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每年的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对联,给节日
六、对联的价值:
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真正是雅俗共赏:人民群众过年贴春联,文人雅士也对对联娱情。它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或寓意吉祥,或警世醒人,或意境悠远,或语言绮丽,或诙谐成趣,更与书法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极具艺术价值。和诗词文赋一样,不少名联也都流传千古。
七、孩子在学习和搜集、整理过程中所受的熏陶、启迪、感悟,教化等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