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我有一个学书法的五年级的学生,字写的蛮好了,所以外在对其这方面的影响通常是良好的,但是其内在的主动性偏弱,导致其也愿意写字,可深入性不足,不会主动分析修正细节问题,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其专业度的提升。同时,因为其积极性往往源于感受,就会使得其因为感受的改变,而改变对事物的态度。比如感觉到累了,可能就会停下来,而不会想着要去克服,再坚持一下。
故事二:
曾经在讲课时,认识了一位姓赵的大姐,四十岁上下的年纪,从事于某直销行业,每次见到她,都是一身干净得体的职业装。这大姐非常好学,每次课程,不管哪类的内容,几乎都会参加学习,而且笔记也记得规规矩矩,但是据了解,她的成长速度却比较慢。
她虽然在很认真地做着这件事,但是她的认真却源于,只是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即是,认知的改变,改变了她对待学习的态度。态度虽然在自我要求下变得积极,但行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她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自我要求下产生。既然是要求,无论是外在要求,还是内在要求,其本质都是强迫,也所以其行为的本质必然是被动的。
即便她表现的很认真努力,但潜意识习惯里的弱点并没有改变。实质上,这只不过是她通过自我约束在完成任务的表现,是一种表象化的行为反应,而内在的被动的本质,导致其根本无法深入探索思考。这就会导致学习的结果,只能完成知识在表面上的量的积累,而注定很难消化吸收,形成知识深度上的质的改变。
她是在为了学习而学习,而非是因为内在的主动性,所表现出来的自然行为。所以不具备深入探索思考的内因基础,也就不具备对知识的良好消化能力,更不可能做到融会贯通及再突破。
她应该是最不希望如此的人,但结果却注定如此。她以为她缺少的仅仅只是学习,她能把握的或许也仅仅只有学习。
当外在影响良好,而内在基础不良时,一般即表现为积极被动,也即是态度一般非常积极,但是限于内在的主动性不足,导致其效率低下,发展成长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