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作为一个挣扎了三年高中、没能成功逃脱然后又挣扎了一年的人,对于高考,还是有很多想(tu)说(cao)的。
每年一到高考,全国上下都要戒备起来,经历过高考的难友们都知道,这场面还不是一般的庄严肃穆,全国人民在讨论、各路媒体在报道,足见大家都很重视。作为当事人的我们,纵然会对它恨之入骨,还是得鼓足精神用最好的状态去上战场。
想想我的两场战,也就是三年前和两年前的事儿。第一年考试前一天看到自己考场的时候当场就懵了,迷迷糊糊地看着那个座位,想着接下来要怎么应付;第二天第三天坐到那个座位上风风火火地考试,偶尔走个神想想接下来要怎么放松……直到查到成绩的那一刻,看到自己的烂分,整个人就彻彻底底地懵了……
高中学习状态最好的时候是在高一,高二分了班,因为选了文科所以班里的氛围松一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发现自己除了学习还多出了空余时间,放下笔发现身边的同学们聊电影小说好热闹,就我闷闷的,面前还堆着一堆无趣的课本。于是就开始给自己找事做:跑到报刊亭,直接订了半年的《环球时报》;半年以后,因为喜欢英语又改订了半年的21世纪英文报;再过半年,因为到高三怕没那么多时间,就改订了半年的《南方周末》;这期间还买了各种各样杂志以及各路作家的书……
所以从高二开始,我的高中生活就开始不正经起来,虽然成绩维持得还可以,但是除了成绩,更困惑我的是,坐在教室里,脑子里总会蹦出来一个声音: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是在学数学学古文学历史,可是除了应付高考还有什么用处?然而我高考又是为了什么?……
只要在教室里上课写作业或是发呆,脑子里都会不停地想这个问题,尤其到了高三更是觉得苦恼。唯一感到不迷茫或者是自由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读书看报,那个时候才觉得自己有存在感。只有那个时候,才发现世界真的很大,真正的安静是内心的宁静;只有那个时候,才真正觉得自己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无头绪运转的机器。高中校园的环境很好,随意坐在某个安静的角落读书,那个时候真心觉得,此刻世上唯我和书足矣。
我必须承认自己不算是个好学生,尽管高中成绩还可以,但是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很多都是虚的,不真实。每次测试下来成绩很好,再试着去做高考题的时候却是云里雾里,无数次这样的感觉之后,我就知道自己不会是高考队伍里的某匹好马,更别说黑马了。
回想一下高中,课堂生活是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我至今不会忘记自己读书看报的日子,那些给我启发、让我眼睛亮了无数次的话语和篇章让我至今难忘。当时偶然买过一本周国平的《只有一个人生》,看的时候真的是相见恨晚,反复读了好几遍,以至于至今还带着这本书。
我没有办法想象,假如当时没有看书看报,而是只绕着课本转,今天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假如没有以前一个人静下来读书的日子,我现在上甚至可能连一本书都没法静下来读完。我不知道以后会做什么,但现在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阅读和写作也许就是我这个人的价值所在,而这样的想法,和高中读书看报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上大学两年了,现在一说起高考,没别的想法,只觉得它真的、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一看见网上电视上大篇幅地谈论高考,微博上好几个高考的话题,我就有点反感,大家过多或少都会给它扣上很大的帽子,给予很多的关注,这反而会引起很多考生的焦躁和不安。我想,如果这两天媒体能安静点,父母也不用全程陪伴,让考生们安静地考完准备下一门,这样也许会更好吧。
高考是自己的考试,无关任何人,不需要想着考完怎么找个话题发微博吐槽,或者想着考砸了对不起父母家人甚至觉得人生无望。它不过是是人生路上的一场小考试,只不过会凭分数决定接下来的路。分数是死的,人是活的,好也罢,坏也罢,你总会给自己找到一条路走下去的,不管你要踏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只要你有自己热爱的东西、有想法有能力、不忘自己的初衷,哪条路都能走下去。
所以,社会也好,自己也好,真心不希望给高考扣那么大的帽子。不管考得好与坏,或是到了哪个城市,都不妨碍你读书看报。之前在听说自己的同学上了各种很厉害的学校后,我也会觉得落寞,但现在越来越觉得,做好自己的规划,走出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要相信自己是块金子,主动地去磨砺,总有一天,也会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