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基于身份的习惯(P020~P021)
2.0 图书《掌控习惯》詹姆斯·克利尔
2.1 R原文
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是选错了我们试图改变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你可以考虑把变化发生的进程分为三层,就像洋葱一样。
图3:行为转变有三层——结果的变化、流程的变化或身份的变化
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次事关改变你的结果:减肥、出版书籍、赢得冠军。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
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次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期整理你的办公桌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按时练习冥想。你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与这一层次有关。
第三也是最深入的层次是改变你的身份。这个层次是有关改变你的信仰: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当谈到涉及培养持久习惯,以及创设改进1%的体系时,问题不在于这层比那层“更好”或“更差”。所有层级的变化都各有用处。关键问题是改变的方向。
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图4 :对于基于结果的习惯,重点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对于基于身份的习惯,重点是你想成为谁
想象一下两个人拒绝吸引的情形。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这听起来像一个合理的回应,但它暗含的意思是,这个人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他们希望只要自己心存同样的信念,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转变。
乙则一口回绝:“不,谢谢。我不抽烟了。”这个回应稍有不同,但它表明了这个人身份的转变。吸烟只是他们过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不再自认为是烟民。
大多数人在着手自我提高时甚至不考虑改变身份。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我想变瘦(结果),如果我坚持这种饮食习惯,我就会变瘦(过程)。”他们设定目标并决定他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根本不考虑激励他们行动的信念。他们从不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知道他们的旧身份会破坏新的变革计划。
2.2 I便签:拆书家讲解引导
1、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
你想养成什么习惯?想戒掉什么习惯?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身份。同时,习惯和身份可以相互塑造。《掌控习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行为习惯,故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一个行为,或者一系列行为,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层次的改变。
(1)结果:改变结果,比如减肥、发表文章、保持整洁、精力焕发。很多情况下,我们设定的目标就与这个层次的变化有关。
(2)过程:涉及到改变习惯和体系:定时复盘,按时吃饭,每天阅读。养成的习惯大多数与这个层次有关。
(3)身份:行为带来的最深入的改变层次是身份。与我们的信仰有关,比如世界观、自我形象等。我们持有的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也就是说,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
2、基于身份的习惯
书中提到,“当我们养成习惯时,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就养成基于结果的习惯;注意力放在身份上,就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
举例:以下哪个习惯是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
A、我每天背10个单词,通过GRE考试。(基于结果)
B、我坚持隔天打电话问候爸妈,关心身体状况。(基于结果)
C、我是一名环保人士,夏天少开空调,降低能源消耗。(基于身份)
那如何设计一个基于身份的习惯呢?
(1)确定身份:在我想改变的方向上,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设计过程:列举出能体现身份的所有行为,挑选出自己有能力、愿意做的事情,开始行动。
(3)记录结果:无论好坏,都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结果与身份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比如,我要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可以通过捐赠钱物、提供咨询、义务讲课、提供服务等方式,那么对应的结果可能是别人对我的称赞、信任,也可能会有其他的结果。
当我们内心中有了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的理念时,考虑问题内心就充满了动力,因为我们进行习惯调整的方向,是希望我们的身份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坚持这个习惯,就是要不断地强调这个身份,从而撕掉以前的标签。
这样,微小的习惯能够为我们的新身份提供证据,让我们先确定自己要成为哪种人,再用一个一个的小胜利来证明我们自己,从而用这个身份标签养成一种习惯。
3、金句摘抄
作者在书中有几句话,我在这里摘录出来,发给大家共勉。
你每次写下一页时,你就是作家。
你每次练习小提琴时,你就是音乐家。
你每次开始训练时,你就是运动员。
你每次鼓励你的员工时,你就是领导者。
2.3 A便签: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列出最近养成或想养成的行为习惯,可以是早起、写作、阅读等任何习惯。识别出这些习惯分别是基于结果还是基于身份的习惯,并参考I便签的How部分来写出A1和A2便签。
2.3.1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回想在最近半年,你养成了的习惯,或者想要养成但虽有行动但没坚持的习惯,一一列举出来,识别出这些习惯分别是基于结果还是基于身份的习惯。
【习惯梳理】
1、最近半年养成了的/做过但没有坚持的习惯
每天早上6点起床(寒假里封闭后没能坚持),听课学习——基于身份的习惯
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书,每周阅读一本书——基于身份的习惯
不管写什么,写在哪里,都要记录一点东西——基于身份的习惯
每天发朋友圈——基于结果的习惯
坚持每周2次早自习对学生分享,希望他们能扩大眼界——基于身份的习惯
每天陪娃阅读英语,并打卡分享——基于身份的习惯
每周带孩子学习、诵读传统经典诗词——基于身份的习惯
坚持写作(但没坚持下来),传达自己的理念——基于身份的习惯
写2篇学术论文初稿,用来发表、评职称——基于结果的习惯
坚持分享小I,传达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基于身份的习惯
请从中选择一个对你影响最大的习惯,写下当时的场景,并分析这个习惯对你在结果、过程、身份等方面的改变分别是什么。
案例分析:坚持分享小I,传达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基于身份的习惯
我本职是一名大学教师,对教育有诸多反思,认为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重要性甚至超过学校教育。使命感促使我更加努力学习和践行,并用来引导自己的孩子。我在元旦升级了很看好的教育产品的服务商,希望能把我的教育理念传达给更多的家长,一起来推动教育的发展,为改变一个家庭、家族甚至民族命运贡献自己id微薄之力。
这个习惯对我在结果上的改变:让我引导自家孩子更优秀,让我影响到更多的家庭
这个习惯对我在过程上的改变:开始关注自己的“试验品”——女儿的细微改变;个更加用心地探索产品设计背后的理念以及可以传达给用户的更多有用信息;开始习惯了坚持每天、每组、每月做这件事情;
这个习惯对我在身份上的改变:从一位教师、母亲、用户的角色,转到到对教育的思考、必须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的使命感、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改革的信仰
2.3.2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请思考最近你想要养成的一个习惯,从身份、过程、结果三个方面来为自己设计出这个习惯来。请写下你的具体行动计划。
【提示】推荐写一个与W1D1作业不同的习惯或行为。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2020年最想要养成的习惯是:坚持群分享我的教育理念——基于身份的习惯
【背景】作为教育从业者,我需要经常分享。虽然自己本身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分享经常做,但对家长的教育分享一直心有顾虑,不够自信,有人邀请我分享的时候,总想着推辞,害怕做不好。其实也是自我设限了,2020年,这是我想要养成的习惯之一。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为了将我坚持群分享教育理念的习惯落实下来,我规划了以下具体行动:
我选择先从“身份”层面来行动。重新梳理自己的信念,从更高的教育层面、家国情怀上来提升自己,化作强大的内驱力,推动我坚持分享。
(1)确定身份:我想要成为一个能带出优秀孩子的家长+教育专家,信念是支持一切行动的内驱力,我需要不断提醒和强化自己的身份。
a/带出优秀孩子的家长。把自家孩子当试验品,不断试验、试错、修正,培养成优秀的娃,也是作为家长送给娃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b/影响更多家庭的教育专家。带好自家娃,不断精进和学习、分享,影响到更多的家庭,解决他们的焦虑,一起为培养未来人才而努力。这是我作为教师的信仰,也是推广教育理念的初心。
(2)设计过程:
a/202年0年需要继续精进和学习正面管教、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青少年优势探索等知识,每2个月专攻1个领域,看最顶级的4本书;
b/需要更用心地引导自家娃,坚持每天英语阅读和经典学习,陪娃一起升级,好有“打样”的资格;
c/组建自己的分享群和打卡群,坚持互动和引入新成员,坚持每周一次分享;
d/坚持与身边的介绍自己的理念,每周至少与2个朋友分享,电话、语音、文字分享;
(3)记录结果:
a/简要复盘自己每次分享,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经验和缺点,不断调试和改变。
b/多参与其他有关教育的分享、学习,记录笔记,取长补短。
2.4 学霸题(可选,非必要)
结合W1D1的ABC模型,以及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你觉得在记录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后续思考了再补充
“行动科学管理术”利用“ABC模型”的概念来解释人的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列出条件
2、描述行为
3、阐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