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大宰是春秋时代的职官名称。有位大宰问子贡说,孔夫子这位老师,真是圣人,他为什么知识这样渊博,样样都会?子贡当然很自豪地捧自己的老师。他说,那当然!天生的圣人,而且学问又渊博。后来有人把他们这段对话报告给孔子,孔子听了后说,你们以为大宰真的了解我吗?其实不然。因为我是孤儿出身,从小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走出来的,贫贱中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人世间一切人情世故都通达了,所以对于人世间乃至下等的事情都懂。君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始终怕自己人生经验不足,谁够得上称学问渊博呢?他讲的这些恭维话是不能听信的,天下的知识是求不完的。
孔子确实是圣人,他始终很谦虚,最多称自己为君子,我不承认自己是圣人,而且认为知识是学不完的。《庄子》也有一段话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求无限的知识,太危险了。这个道理是对的,但是对年轻学生来说,这后半截就要正确去理解,不然成了不学习的理由。
孔子这里讲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纵观东西方文化,人类的历史中凡是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都是从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而自苦难中走出来的人,才真正懂得世故人情。所以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有时候年轻时多吃一点苦头,多受一点曲折艰难,是件好事。但我们现在很多年青人,从小就娇生惯养,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就没有吃过一点苦,最后学位拿到了,但因为太幸福,太顺利,除了能念些书,什么也干不了。
所以说真正要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至于学多学少也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