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分系的目的不是要培养隐士,不是将学生紧锁在各自知识探索的监牢里,而是要培养学生在大学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学会和同学沟通。
——A·劳伦斯·洛厄尔
创建哈佛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通向教授之路的学术“隐士”,不是“将学生紧缩在各自知识探索的监牢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是美国高校存在的理由。因此,同样作为“社会人”的学生也必须明白,即使身处学校,但必不可少的与同学产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特定的知识可能只是在他们选择了从事特定领域的工之后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但良好的沟通、合作甚至竞争能力则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技能。
无论是学生宿舍计划还是讲座制大学的师生交流,其根本目的都是在解决生生问题及师生问题。不同的经济、宗教、种族背景必定导致个体之间生活习惯文化认知的差异,而宿舍计划不仅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其求同存异,共同探讨关注的问题,形成稳定的趣缘群体。而讲座制课堂,更有利于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机会,了解学生个性与学习习惯,并通过言传身教将其“引入正轨”。此外,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样至关重要。已有数据表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并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却会提高其满意度。学生之所以喜欢课外活动,是因为课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集体努力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个人素质如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等愈发重要。我想,哈佛的经验足以给我们启示,无论是本科教育阶段,还是基础教育阶段,甚至是职业教育,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都至关重要。而学校要解决的是,如何将这些教育落到实处,如何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使得具有不同社会背景、怀有不同职业期盼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