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孩子嘴里得知了他两个宿友的父母背景,不禁让我乍舌,心想以后在家长群里可不能口无遮拦了(当然是指那些对学校对教育的抱怨之言)。跟闺蜜聊天的时候,一顺嘴就把这事跟她说了,她回复我一句“她(女儿)上了高中后,我在(家长)群里面从来不说话”。
今天中秋,个个群里都在发着各种祝福的话语和图片,首当其冲的,就是各种家长群。于是,我又想起昨天的这事。
我细想了一下,从孩子小学、托管班、初中都有着不少的家长群,但我都极少说话,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他们聊的都是些不痛不痒的事,例如伙食怎么样,什么活动里的道具呀,给老师孩子的过节礼物呀.......那七嘴八舌的发言,如果都是语音的,就真如同进了蜂窝里一样。然而,在初三的那年,我开始在群里经常冒泡了,而且总是发问的方式。起初是因为我对中考规则的陌生,而群里不缺熟悉的家长,尤其是那些孩子长期在机构补习的,并且群里也有老师(有些孩子的家长就是同校甚至同班的老师)。我的问题,我猜,在某些家长眼里就是弱智的,因为我完全不了解规则(包括潜规则);在某些老师眼里,是犀利的,因为指向性非常明确,但他们只能保持沉默(把真实的想法留在心里,因为他们是体制内的人)。但我没想到的是,高中的家长群,居然如此的敏感(又或者是我自己太敏感了)。
孩子说他们的宿舍一直没扣过分(虽然已经有过两次警告,在别的房间可能怎么也扣了一两分的),可能就是背景强大的原因。还有闺蜜的那句上了高中就从不发言,她曾经是一个如此被认可的家委,居然也会用这种态度混在高中家长群里,这就使我实在不得不敏感了。我这才想通为啥开学的时候,我们的家委征集了半个月,才勉强按最低人数要求委任了6个家长。即便如此,家委们也是寡言少语的,基本只起传话的作用,而不发表主观意愿。
高中生,才半大的孩子,家长们的沉默,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孩子,而且是在关键的高中阶段。而如果那些家长,同时又是同校的老师呢?我知道成人的世界里没有简单,可心里仍然觉得很不舒服,事关教育。我想起前两天看的王阳明:
王阳明认为,沉默有四种危险:第一种,叫做愚蠢的沉默。有疑问,却不去学习,却不去探索,却不去提出问题,叫疑而不问,闭而不辩。这叫什么?自己骗自己,自己哄自己,使得自己不能进步。第二种,就是狡猾的沉默。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通过不说话、沉默的方式去讨好别人,装老好人。第三种,叫做欺骗的沉默。故作高深,骗别人。其实最后也把自己骗了。第四种最严重,他总结为叫“默之贼”。沉默中的贼,是什么呢?是深知内情,却装糊涂。甚至反过来还布置陷阱,默受其奸。(摘自《五百年来王阳明》)
唉,孩子们在被内卷,家长们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