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确立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不久,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为组建国民革命军队创办黄埔军校,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拉开了序幕。
1925年1月,中共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开展群众运动。2月,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力的东征军讨伐军阀陈炯明。2月1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以军校中的共产党员为核心,创办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青联)。中青联所办《中国军人》创刊号,记录了中青联成立大会的情形:"大会在广东大学操场举行,第三项议程即为唱《国民革命歌》。1925年2月6日晚,在东莞县(今广东省东莞市)国民党部召开市民联欢会庆祝胜利。据 1925年2月 18日《上海民国日报》随后的报道:“到会者千余人。首由主席宣布开会宗旨……次罗振声演说:解释国民革命歌之意义。次周恩来演说:谓本军系解除人民痛苦而来……演毕,群唱国民革命歌、杀贼歌”。由此可见,东征后的市民联欢会不仅公开演唱《国民革命歌》,而且还由共产党人罗振声专门阐释《国民革命歌》的意义。据此可推,此时《国民革命歌》此时已经诞生。
《国民革命歌》词曲首次见诸文献是 1925年2月20日《中国军人》创刊号,这篇文章无署名,所录歌词共4句32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该曲以32个音符对应32个单音节汉字,多使用动宾结构,语句极简,含义却极深,阐明了国民革命的手段和目的,便于宣传和鼓动情绪。其谱调由简谱记录,曲调与法国儿歌《雅克兄弟》的曲调相同,即后来改编为中国儿歌《两只老虎》的原曲。《国民革命歌》传唱之初的歌词版本并不固定,有关《国民革命歌》词作者的身份也有很多说法,较为流行的词作者为邝鄘。邝鄘1922年考入北平大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8月,受党组织派遣,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成绩突出,毕业后留军校办公室工作,兼政治、军事教官。1926年初,正值国民革命高潮之际,在国民革命军政治部担任宣传科科长的共产党员邝鄘写下了《国民革命歌》的歌词。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教育行政会议通过“推行国歌案”,将《国民革命歌》作为代国歌(1930年3月被国民党党歌的《三民主义》取代)。其后,北伐军在《国民革命歌》的歌声中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占领武汉三镇,取得了北伐的重要胜利。时人赞誉《国民革命歌》道:“我国当一九二五年大革命发动时,以一席国民革命歌,卒能使一般民众,无论男女老幼,个个能唱,因此革命的思想,借以贯通,北伐的事业,赖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