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 于姝婧解读
《中国小说史略》| 于姝婧解读
关于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他的著作以小说和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而《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全部著作中唯一的长篇学术专著,也是他全部著作中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
关于本书
鲁迅的这本小说史略,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全书共28篇,除第一篇讲述了各朝史学家对于小说的记录与评论之外,第二至第二十八篇,鲁迅按照远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朝代发展顺序,一一整理了每个时期出现的小说作品,并对当时的重要古籍进行了一番独到的点评。可以说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小说的发展形态,更能领略到鲁迅先生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精彩论述,增强对于古代小说的理解。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中国小说的概况;二、各个朝代下小说的特色以及鲁迅先生对小说的独创见解。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中国小说的概况
- 小说这个名词的首次出现
小说这个名词是在《庄子》这本书中首次出现的,但那个时候小说只是琐碎的言论,跟我们今天说的小说是不一样的。 - 小说的概念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被定义的时期是在东汉,提出小说概念的第一人是桓谭。他说,小说是用零碎片断的言论,借助一些譬喻来阐述某种道理,整体篇幅比较短小,但有治身理家的作用。 - 小说的分类
对于小说的分类比较合理的是明朝的胡应麟。他把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前三类跟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十分接近,其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而后三类属于如今的笔记之类,已经从小说中剔除了。
二、小说的重要发展时期以及鲁迅对小说的一些独创的见解
- 小说的起源
《汉志》上写,小说来源于稗官,但鲁迅认为,稗官对小说的贡献主要在于收集和整理。小说应该来源于神话和传说,因为那些传说的故事慢慢变成了小说的素材。 - 小说的发展
(1)汉代小说
在讲汉代小说的时候,鲁迅提出:现存的汉代小说,都不是真的。
【案例】
鲁迅举出了现在所有的所谓汉代的小说,共有6本。称是东方朔写的有两个:《神异经》和《十洲记》。称是班固写的,也有两个:《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另外还有称是郭宪写的《洞冥记》和刘歆的《西京杂记》。
《神异经》《十洲记》这两本,《汉书•艺文志》上都没有记载,可见就不是东方朔写的,是后人伪造的。而《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这两本与班固别的文章对比来看,文章的风格很不一样,而且书中夹杂佛家的内容,可是东汉的时候佛教并不盛行,可想而知这也是假的。至于《洞冥记》《西京杂记》又已经被人考据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做的。所以,这六个小说,全是假的。汉代其实没有真正的小说可拿来研究。
(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鲁迅说,中国小说发展的真正开端,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开始的。志怪小说就是指那些记叙神异鬼怪故事的小说。文人认为自己写的鬼怪,都是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和事迹,跟写现实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案例】
干宝的《搜神记》,作者自称为了写这本书,他搜集了“古今怪异非常之事”,并且也认为自己写的事情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它的很多故事,都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取材。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就脱胎于书中的“东海孝妇”,而我们都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也是根据书中“董永织女”变化而来的。所以可以说,这本《搜神记》是志怪小说中的典范。 - 小说的繁盛
最主要的作品当然就是几乎人人熟知的四大名著。
【案例】
《三国演义》这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作品,是和《水浒传》并列的中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鲁迅也很肯定《三国演义》的艺术造诣,但他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这样的描写是不对的。
金句
- 鲁迅说,“倘若先前并无可以师法的东西,就只好自己来开创。”于是,他打破了中国小说没有任何系统记录的局面,写出了中国第一部中国小说专著,填补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空白,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小说学学科。
- 一般来说,撰写历史著作很容易只停留于以往的说辞,依照旧论,生搬硬套。但鲁迅却对古籍的记载采取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一方面吸收、接受前人有用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注意扬弃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说法,揭示出新的情况和观点。
- 小说来源于神话和传说。当初原始人类看到风、雨、地震这些不可控的东西,就会感到很奇怪,他们没办法解释这些是怎么产生的。所以,他们就开始认为,这世上一定有个主宰万物的存在,就把这个存在称做“神”。
- 在很多细节都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我们很有可能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出现失误,也许,曹操真的就未必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劲。
- 鲁迅说,《三国演义》突显刘备的宽厚仁慈就到了近乎虚伪的程度,描写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感觉都是妖精的本事了。这样的描写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
撰写:于姝婧脑图:摩西转述:于浩
5366人写了笔记
写想法 复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