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行动起来:动词的人称和时态》
小说叙事的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和第三人称单数(他、她),也有少数情况,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复数(我们、他们),而用第二人称的则非常稀少了。
实际上不管对于作者还是读者,第一人称叙事都是一个古怪,复杂,人为的虚构过程,我是谁?不是作者,因为他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自我。也不是读者,尽管读者可能会与他产生共鸣。
第三人称叙事依然是最普遍也是最自然的模式,作者们描述他或者她的行动和想法,用起来游刃有余。
有时候你完全不必考虑故事要选用哪一个人称,但有些时候以我开始的故事卡壳了,这时就应该摆脱第1人称,也有时候以"他说"或"她去"开始的故事,不得不离开第三人称进入我的声音,当一个故事总是逡巡不前或者是受到阻滞的时候,也许你就该换换人称了。
他笔下的故事避开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所有陷阱--故作姿态,利己主义,自我意识和自说自话,它们像是有些不事雕琢的小东西,--只是一个女人在跟你唠家常,却堪称艺术杰作。
同样的太多现代故事和小说采用了有限第三人称。
几千年来,人们大多用过去时讲述和书写故事,偶尔也会出现一段戏剧化的现在时段落,当时被称作"历史现在时"。而最近这30年,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作品,不少作家只用现在时进行叙述,如今现在时已经处数不在了,年轻作家也许会觉得这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
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叙事都是纯粹虚构的。
现在时叙事看起来似乎是目击者的描述,让人们觉得它更真实,大多数作者选择它的原因是它更有及时感,我们生活在现在,不是过去。
大多数时间里,我们人类的头脑中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想想看开小差神游天外,突然记起什么事,计划做点别的事,跟某个地方的某个人通个电话,给某个人留便条,只有极少数的情况,我们会试着把一切抛到一边,来体会和理解当前的这个时刻。
现在时态下故事所聚焦的动作必定发生在单一的时间和单一的地点,而过去时则允许叙事在时间和空间中频繁的来回切换,这正是我们大脑日常工作的方式,灵活的四处游走,只有在紧急状况下,他才密切关注眼前眼下发生的事情,于是现在时态的叙事会设置一种永恒的人为紧急状态,这正是快节奏行动最适合的语气。
现在时的有限性会吸引不少作家。
他们在书写时看到了故事的动作,就像电影一样,因此他们的现在时叙事是一种想象中的目击者报告。
重拾自由使用它们的能力,能够拓宽你作为故事叙述者的选择范围,一切艺术都有限制,然而一个只使用特定时态的作家,就像这样一个画家,他面前摆着一整套油画颜料,却只用粉色。
在文字叙述中变换时态绝对不是件小事,它事关重大,就如同改变观点人物一样不能随意行事,你可以觉得你可以做到让人难以察觉,润物无声,但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许多动词都有一个主动语态和一个被动语态,变更语态,就倒转了动词的主体和客体。
人们经常使用被动语态,因为它显得礼貌,不露锋芒,它近乎完美的使一些想法看起来毫无攻击性,像是没有人特地去想,也没有人特地去做,因而也没有人应当负责任,想要承担起责任的作家则对它持谨慎态度。怯懦的作家说:"此在是经由推理而显现的,这被人们广泛的接受了。"而勇敢的作家说:"我思,故我在。"
查尔斯‘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他也时常做一些冒险,在整本书里他来回切换时态,刚刚还是第3人称现在时,下一章就成了第1人称过去时,而即便在狄更斯的手里,这种切换有时也显得笨拙,不过看看它何时起作用,何时失效,比较其不同的效用也是相当有趣的,也是从它身上,我第1次有了这个想法:现在时叙事能够拉进聚焦,同时保持情感的间离,而过去时的叙述则更容易营造连续、多样而深入的体验。
切换人称和时态会带来一些行文叙述口气和整体感觉的变化,而这恰恰是做这个练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