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篇 一次演讲训练
一、准备阶段
第1天,全天无所事事,阅读思考,任由各种想法在内心弥漫到下午,想法开始清晰浮现。
第2天,持续2~3个小时完成PPT框架或者主体部分,理清整体的思路。
动手编制一份关于演讲的清单:
1.演讲总是试图分享一个故事或分享一个观点。
2.必须明确两件事儿:你是否确信地知道自己在分享什么,你是否确信你的分享对听众会具有价值?如果不明确,尝试表述使之明确。
3.如果是分享一个故事,那么黄金法则是:展现,而不要讲述。
4.展现的关键有三个拥有决定性的时刻(面临选择);丰富感人的细节;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
5.故事本身常常不是目的,故事需要解释和命名,使听众理解其意义。
6.如果分享的是一个观点,那么黄金法则是赋予观点以力量。
7.赋能的关键有三个:观点,必须是清晰和纯粹的;观点的论证说明或展开,必须拥有清晰的因果链;将观点与听众的情感或需求联结起来。
8.在分享观点的过程中,要牢记事不过三的原则,尽量运用金字塔结构。
9.要防止犯三个错误;故事或观点与你或听众无关,似乎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的东西;吹嘘或让人感觉到你在吹嘘自己,而不提及别人的帮助,以及坦率地陈述自己的另一面;说太多与演讲主题无关的东西,以掩饰不安或自我辩护以及防卫性的谦虚。
10.以上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真的拥有好的故事与思想,因此不要花太多时间用于营销,而要花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生产。
第3天开始写演讲稿。
演讲稿写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赋予观点与力量,或者更准确的说,让观点生动起来,并不是简单的举例子而是场景化,在写的时候我大致就能想象到讲出来的效果,并且我的书写本身就是口语化写作。
写完后打印出来自己阅读。
第4天修改自己特别不满意的部分。
二、演讲及反思
对于演讲来讲,最重要的依然不是形式,而是你分享的东西是不是有价值,是不是真正的思考。这个主题我酝酿太久,哪怕运用了金字塔结构做了演讲清单,但是其中没有一句话不是发自内心,包括对自己缺陷的反思更是发自内心。如果分享的东西没有价值,就像没有营养的食品,只靠风味,这对我来说就事关演讲道德。
不在于讲多少,重点是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能够获得多少才是重要的。要时刻注意背景化,即要讲述问题背景。
三、关于PPT
速成的方式传播PPT的页面框架,以及字体的一般运用原则,再加上模仿。
第29篇 魅力教师修炼清单
所谓的魅力乃是指稳定的吸引力,是风格化的产物。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将魅力教师分为两种类型,艺术家型和导师型。
艺术家型的核心是表现,往往依赖于某种天赋,并通过展示和利用天赋唤醒学生对知识的热情,慕其师而信其道。
导师型的核心是发现相对于艺术家型的我,自花开蝴蝶自来老师型的教师,往往依赖于洞察力,他们独特的魅力来源于高尚却不空洞的人格,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他们能够理解并接纳不同生命的特质,洞察到他们的内在,需要并能引导帮助他们理解自我,寻找到独特的自我发展路径。
借着镜与灯的比喻,艺术家型的魅力教师,是当他们光芒四射会吸引学生围绕在他们的周围,并产生强烈的渴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导师型的魅力教师是镜子,他们唤醒了学生的内在自我,使学生将由他们而更自觉和深刻地认识了自我,生命因此而觉醒。
多数魅力教师往往是混合型的。
借助康德的观念,可以将魅力教师的风格分为4种,崇高,优美,反讽,平实。
崇高风格的教师,生命中往往有一种冲突的力量,因而是戏剧化的。
优美风格的教师往往是唯美的诗化的。
反讽风格的教师往往是幽默的。
平时风格的教师往往是朴素的润物无声的。
更多的魅力教师往往融合了多种风格,但常常以某种风格为主导。
教师的魅力修炼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认识并重塑自我,二是理解并重塑专业。
认识并重塑自我,其实就是一种自觉的人格训练。认识自我是对自己生命独特性的理解与反思,每个人的人格都是遗传或天赋童年经历以及关键遭遇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先天倾向性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被动性往往大于主动性,也就是说我们无形中被环境所塑造而不自知,并很容易将被塑造的自我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且倾向于拒绝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并有可能越来越发展出一种元认知的能力,及对我们自身经验(包含思维方式,情绪类型,价值观,交往模型等)的洞察力重塑自我,是指在自我认识的前提下,在与环境的进一步互动中,对自我中妨碍生命发展的部分进行有意识的调整。
例如我们可能发现自己是容易冲动或情绪化的类型,那么重塑自我就意味着不断的训练自己,遇到冲突时的第一反应,我们可以为自己建立一套新的反应模式,遇到冲突让自己按如下步骤执行:退回安全区域,倾听并寻找冲动真相,理解和解释冲突,做出理性反应。
这是从人格角度来思考的魅力训练的基础或消极部分。如果说消极部分是理解我是谁,那么积极部分则是理解,我应该是谁。这里的关键是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寻找自己的热爱,然后跟随它,训练它,直到成为自己的鲜明特征,这就是魅力的重要来源。
一个教师不追随自己的生命特质,就无法形成风格和拥有魅力。
理解并重塑专业是指要进行自觉的学术训练。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努力理解本学科的教学逻辑,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及课程逻辑,尤其是知识框架,这涉及本领域知识,二是教学逻辑,即理解儿童是怎样学习的。
魅力训练并不是指掌握客观的课程与教学的所谓知识,而是指在教师的风格的统帅下,让知识与教学活起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意味着你不能讲述自己不相信并未加以践行的知识,你必须以自己的方式传授知识,这涉及知识的经验化或个人化的问题。
知识首先是穿越了他自己的生命,然后才与学生产生共鸣的。
魅力教师的课堂之所以并不枯燥,是因为他并非知识的搬运工,搬运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东西,而是努力的调动自我,以及学生的深层生命体验,一旦沟通成功,知识便有可能牢固的建构在学生的生命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容易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会有可能形成高峰体验。
这是教师个人特质,学习内容本身的特征以及学生现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教师个人特质往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你不可能以别人的方式去完成教学,你必然且必须打上自己的烙印,才能让教学产生魅力。
哪些因素会妨碍我们成为魅力教师?(1)习惯以外部评价来定义自身;(2)缺乏甚至惧怕热情;(3)缺乏足够的毅力,走出舒服区;(4)缺乏元认知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
魅力教师是校园中不安分的少数人,他们心怀热情能够感受到环境与自我的冲突,并因惧怕平庸而选择了自由的成为自己,通过不断的自我训练,他们逐渐以自己的方式与知识学生发生联系,并对学生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帮助孩子逐渐找到了知识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形成了自身鲜明的风格,并找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