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辑 怎么解决学生棘手问题
第16篇 学生早恋了,老师怎么办
一、早恋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
早恋的说法主要是文化性的,即要求,学生意志本身的感情以避免影响学业成绩,进而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如果抑制不了,是谓早恋。
所有关于早恋的劝导都是功利主义的。功利主义的劝告往往抵不过人的自然本能。
观点:1.今天的教育既然以人为目的,就不能简单的采用功利主义的打压或劝导,甚至加以惩戒,这是一种专制的方式。2.学生生活中必然面临与异性交往,问题教育者不能走极端或者视之为洪水猛兽或者放任自流,学生的生活需要指导,这是教育的其中之一,学生的交往也需要指导,问题就变成了怎么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处理感情问题。
二、为异性交往树立规则边界
要将学生的问题分为公共问题和私人问题,前者宜于管理,后者宜于教育(引导)。
为异性交往树立边界,是指在校园里的任何地方,无论是否有人在场,异性之间不能发生任何非正常的肢体接触,也不能在公共场合出现有关性的公开言论。
观点:
1.学学校不能对恋爱本身进行处理或惩罚,但是非正常的肢体接触已经超出了私人问题的范围,因此班级或学校有权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包括批评教育、约谈家长、校际处罚乃至于劝退等。
2.如果出现类似情况且比较严重,学校有义务通知家长,家长有权知道全部真相,因为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他们拥有知情权,这是不以学生意志为转移的。
3.必须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老师必须做出反应,老师不作出反应是老师的失职,这并不属于学生的自由决定范围。
总之,一旦越过了某种界限,学生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三、老师有义务为学生与异性的交往提供指导
学校至少应该完成以下教育:
1.一般意义上的交往教育,包括肢体接触的禁忌,交往中的语言修养等,并且将违纪问题与教养问题适当区分。
2.完整的性教育,包括有关的性知识以及各种情境下的自我保护。
这些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其中有些关键内容应该成为一所学校师生的共识。
老师先要在观念上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将早恋污名化,二是将早恋合理化。
怎么提供指导?观点:
1.如果学生心灵是向你封闭的,那么你就无法提供指导,也没有必要一定提供指导,任何指导都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如果你希望提供指导,就要先建立关系。
2.你必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以及认识这段感情的性质。大部分甚至不是恋爱,只是一种朦胧的好感。而所谓的恋爱中,又包含了各种可能的关系:学业失败或信心不足时的避风港(在异性中寻求认同);孤独导致的寻找温暖;缺乏人生方向或对学业十分厌倦时的填充物;家庭原因导致的情感需求;纯粹的青春期,对异性的喜欢……在许多时候甚至多数时候恋爱的对象,只是一种象征物和替代物。
3.如果真正意义上的纯粹而纯洁的感情,教师可以尝试帮助学生在感情与学业之间寻求平衡感,或者说让纯粹的感情化为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堕落的原因。一切导向堕落的感情都包含有不健康的因素,真正的感情应该是健康的,让人变得更美好,更有尊严。
4.大半的感情戏误会因缘而起,无疾而终,但学生会在这里经历心理震荡,老师可以帮学生平稳的度过,从而让这些经历反而转化为友谊的经验。
实际上大半的早恋都与生活之无意义或空虚有关,反映的是这一代学生内心的脆弱。如果学生的生活有着更多的和更有价值的目标,这些情况就会大幅度地减少,或者至少控制在一个健康的程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