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鬼打墙”吗?传说郊外走夜路的人,走来走去,走了很久,却发现自己还在原地打转,其实我们的思维也经常会“鬼打墙”。我们在自己的思维里画地为牢,把自己囚禁在心智模式的高墙之内,左右冲突,无路可走。糟糕的心智模式,就我们思维里的“墙”。
很多人相信星座,然后查看哪个星座应该是哪种性格,哪种处事方式,于是给自己来个星座决定性格和命运的心智模式,努力的往那个特征去生活,最后真的成为星座描述的人。这就是星座决定命运的“心智模式”。关于星座是否决定性格和命运,艾森克早就做过实验,星座和性格,命运一点关系都没有!简单来说,人们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心智模式对我们的改变实在是太强大了!
当我拿出“R d”让你填一个英文单词,估计9成以上的人都会想到Read。是的,就像这个单词一样,我们即使没有看到全部的字母,哪怕一句话的字词顺序颠倒,我们还是能正常的读出这句话,然后理解它的意思。这说明你永远只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因为我们按照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在大脑里构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模型,然后根据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生活。【心经】里有句话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用心智模式的套用就是:一切你以为的真实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型的计算,而一切心智模型对你来说都是实在的世界。
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醉倒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样的人。心智模式也是关于“吸引力法则”“梦想成真”等说法最好的心理学解释。我们就是自己生命的“巫师”,我们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幻想世界,然后在现实中让这个幻想慢慢实现。
那么“思维里的墙”是如何限制我们的呢?1954年之前,大家都不相信人类可以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但是班尼斯特相信,当他相信人类可以打破这个极限之后,用科学的方式去锻炼,最终在1954年打破记录,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是的,我们必须要找到内心最柔软,可以改变的部分,然后通过思考和观察重新塑造我们更加喜欢的世界。在这里分享一段我很喜欢的祷告词:
愿上帝赐我一个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赐我无限勇气,
去改变那有可能改变的东西,并且赐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异。
这段祷告词说的就是心智模式的智慧,找到我们内心世界可以突破的地方去突破,找到那些不能突破的地方去接纳。
安妮总是生病。因为她是家里的老大,当老二出生之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妹妹身上。可是有一次她生病了,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平时忽略她的重要人都又回到她的身边了,于是他的潜意识就有一种心智模式--原来我生病了他们都会回来。所以她儿童时候以生病来博得关爱,成人后也以生病来博得同时和领导的关注。安妮的身体真的很差吗?不见得,她需要调整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一个人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会诱发生理变化,一直到病变。思维撞墙,有时真的会反应到身体上。每一个希望幸福的人,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因为心智模式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是关于智慧的智慧。
那到底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一套大脑内部系统。就像手机或者是电脑,它除了硬件,还需要一个软件系统,像安卓,苹果等。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不手机,而心智模式就是软件系统。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别没有那么大,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据说也只有228,比正常人多2倍。但是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距何止是2倍!与其说是硬件的差异,不如说的软件的不同。优秀的人有一套优化的非常好的后台程序,这些程序清晰,干净,不占内存,直指目标。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程序,他们总是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压力面前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对同样的事情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一个酗酒的父亲有两个双胞胎儿子,20年后一个是成功人士,一个穷困潦倒。当记者采访两者的时候出乎意料的说了同样一句话“谁叫我有个这样的爸爸呢”。两者的心态完全相反,那么心态来自哪里呢,心态来自心智模式。我要让自己幸福,我为这个负主要的责任,父亲是辅助的,这是前者的心智模式,而后者是,我的幸福父亲负主要责任,我是辅助作用。数据是程序运算的结果,心态是心智模式运算的结果,如果只学到结果,没学到过程,那我们永远只能抄答案。
心智无所谓对与错,但有成熟与否之分。我们风味真理的一切思维模式都有局限性。个人发展是一个自身不断成长,外界日新月异的领域。我们每天进入新的“漩涡”,却还以过去的方式游泳,最后必然会劳而无获。什么叫做“心智成熟”?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心智成熟的特点是:你拥有很多心智模式,熟悉每个心智模式的优点和限制,并随着环境娴熟的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