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落实“四下基层“交流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我们都知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四下基层”是指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更是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四下基层”是上下衔接的“宣传”桥梁。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毛主席曾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肩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到每一处细枝末节的重任。对群众来说,官方的、正式的书面语言难免艰深晦涩,这就需要干部下基层搭建起“宣传”桥梁,干部能够学深悟透难懂的书面语言,将其内化于心再掰开揉碎给群众解读,可以是“大榕树下茶话会”的群众聚集活动中搭建,也可以是“三问工作室”的群众答疑制度中搭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下基层”是发现情况的“调研”桥梁。越贴近基层和群众,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更复杂更具体。“调查研究下基层”,是为了让领导干部直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问题,是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的重要途径,能够获取坐在办公室里看不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政策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自下而上的新视角、新思路。李强总理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基层有着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调查研究就是要挖掘出这些经验,用发现的眼睛看清情况、看明问题、看出对策,形成丰硕的调研成果。
“四下基层”是解决问题的“主动”桥梁。基层是群众信访的源头,“四下基层”最初设立是为方便群众,习总书记曾说:“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信访接待下基层”就是将群众上访转变为领导下访,把矛盾化解在源头。群众有时上访的问题不一定很大,可能是找不到解决的人,造成未及时解决、看不见解决的希望,便会“小事化大”。“信访接待和现场办公下基层”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方调换,主动展现态度,在群众的怒火没有越烧越旺前,及时救火,化解问题、难题。
坚持“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推动干群“双向奔赴”,促进正向发展,形成强大合力,更好解决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