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看了《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2023第5次印刷)这本书,重要的观点摘要如下:
1,大脑处于持续的发育和变化之中,并非保持不变。天赋和与生俱来的说法具有误导性。直到老年也会产生新的神经元和突触联结。
2,挑战有助于脑子发育,但是脑需要时间去学习新事物,需要练习和重复。
3,情绪,脑的功能受情绪体验的影响,恐慌,以及自己认为不能学习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会影响你的脑反应模式。
特别是青春期,这是压力危及心理健康的敏感时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源于青春期。
4,随着你的成长,你能完成更复杂的学习。所以你不用过于担心。
5,你的脑消耗了你身体营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你的饮食会影响你用脑。好好吃饭哟!
6,为了学习和记忆,需要完成的一些任务发生在高质量的睡眠中,提高记忆存储的效率和效用。另外,大脑在白天的活动中积累废物,需要神经胶质细胞在睡眠中对废物进行清理。睡眠的作用可不只是休息。这一点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要熬夜!早起苦读,农耕时代的中国传统也需要改变。
7,你的脑一次只能专注一项困难的智力任务,如果同时进行多个,必然要来回切换,要重新集中注意力,消耗时间和精力,不利于脑健康,会损害认知功能。
8,脑发育有一些关键期,以前认为特定的学习和发展必须在某一时期内发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某种学习将不再发生。用敏感期来描述更合适,是这个时期学习这种技能最有利,但并不是唯一。如果某种技能学习变得困难,那不仅源于脑的结构发展,也源于环境、文化和心理因素。比如成年人觉得学习东西难、脑子不够用,和生活繁忙、压力关系更大。
9,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脑的效率,久坐不动的生活会破坏身体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重要关联,而通过锻炼能够克服这一问题。
10,成瘾性药物会改变脑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比如长期使用大麻会导致智力降低,并且停用不会逆转。
Ⅱ,大量证据表明脑是变化和发展的,专业训练可以使一些脑区发生显著变化,像肌肉训练一样,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能取得任何成就。但也不能将个体当下的成就作为衡量其未来成就的指标。
12,男女脑结构和生化上,不存在两种性别类型的脑。人们对男女大脑区别的看法,多基于刻板印象、社会分工(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和文化,比如很多人说女孩子的理科不如男孩子,其实学校里有些女孩子的理科成绩也很棒,比如2023年全国物理竞赛第一名孙镕希。
结合前面的一些观点,男生爱运动,女生不爱;女生较敏感,情绪易波动,男生更简单、坚强一些;女生月经、爱美减肥,男生对吃不顾忌,造成了大脑营养供应的差别,这些因素造成了男生的大脑使用比女生更好。
13,刚出生的一段时期,我们拥有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能力,沉浸式学习(环境),比通过掌握语法学习更有效。
14,脑的两半球各负责不同类型的心理活动,还有媒体评估你的脑是左脑主导还是右脑主导?这种说法不科学,会限制个人能力与潜力的发挥。因为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在一起,包括百万条两个半球之间的连接,协同两半球共同工作。
15,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改善长期脑功能,也不科学,只是能稳定人的情绪。
16,我们只使用了10%的脑,潜力无限,常常被某些大师宣扬。这并不科学,除了脑损伤的情况,我们使用了全部的脑,不是同时使用所有部分,相信人类的进化,不会毫无目的的选择留下我们身上的某一部分,如无用,必退化消失。
17,智力是天生遗传来的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聪明能干的父母却育出了极其迟钝的孩子,而有些各方面都很平庸甚至失败的父母却育出了极为聪明的孩子。环境和遗传都起作用,这两个因素都不能独立的存在或预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