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原来也有自媒体,看古人是如何玩转媒体行业的?
“自媒体”是当代的新兴产物,我经常说“自 媒 体”要把每个字分开看,就是自己用当下流行的媒介来传播个体,所以有很多的超级个体,在这个时代崛起,如人人都熟知的李佳琦、罗永浩等,但自媒体形式在古代并不少见,只是没有用这个概念词而已,古代也有很多自媒体人,像街头卖艺的艺人,茶馆里的说书人、舞台上的戏子,写文章的文人墨客等。
古代媒体人也有粉丝、有流量、有收入,其中不乏有顶流的“大咖”“大V”们。自媒体的鼻祖当之无愧的就是孔子老先生,早在2500年前就带着弟子们,游走在各国之间,靠人际传播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直到现在仍有大量粉丝、流量和收入(传播孔子学说的人)
因为有媒体人的存在,让一朝一代的文明得以延续,记录了每个朝代不同的文化印记,直至传播到我们现代,给后人留下了众多文化瑰宝,在那个时代也实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那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代自媒体人是靠什么来实现他们的经济价值的,追本溯源,希望能让我们现在仍至未来媒体行业更加蓬勃发展。
打赏:古代自媒体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早在汉代,打赏的先河就已经开启。汉代王褒,他的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招他进宫,让他写文章以供观赏,汉宣帝会根据文章质量给王褒打赏,自此以后,打赏模式便流行开来,成为古代自媒体人最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当然,还有稿费,相对稳定的创收渠道,像韩愈就是通过帮别人写墓志和碑文赚得盆满钵满。
卖文:古代自媒体人常规的谋生手段。
比如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撰了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融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说是集合,其实就是吕不韦一字不写,花钱让他的文人墨客利用各国的旧资料一次再创作,搞了个百家号,吕不韦自己花了大钱自个搞得形象工程,形式上有点像背后有团队的自媒体,自己挂个名放前台,那就是我个人的东西!可是内容有了,怎么解决传播是个问题?很多内容说白了,就是搜集各国文章的二手货,刚编出来啥名气也没有!没有追捧的粉丝,没人打赏、没人点赞、没人转载是不行滴!
那干脆玩点自媒体炒作的小手段!咱们也来个求打赏!不过咱不缺钱,咱反其道而为之,打赏别人!吕不韦很聪明请人把《吕氏春秋》誊写一遍,挂一袋子钱在咸阳的城头高高悬起来,底下再立一个小牌子,上面写到,大家伙看看我的《吕氏春秋》内容好、文章好,欢迎大家来吐槽!要是谁觉得写得不好把我的自媒内容增减一字,赏黄金千两!
唐代时,文学消费市场形成,卖文活动很活跃。“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被称为古代卖文谋生第一人,依靠售卖自己的诗文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的。明清时期小说盛行,文学的消费,已不单单局限在上层阶层,许多平民百姓也会购买文章书籍了。此时,一批“职业卖文者”悄然出现,而他们可以视为中国古代真正的自媒体人。
下期我就来说说古代那些顶流的“大咖”和“大V”们,你知道都是哪几个行业,有谁吗,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