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的创作,每天呆在工作室的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写课件、搞咨询、教学生,工作密度非常大,但是一点儿都不累。把创作的热情投注在事业里,投注在结构里,生命很自在了,自由了,永恒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体验到永恒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只有永恒的变化,没有永恒的不变。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其实是一种节奏感。就像听一曲音乐,有铺垫,有碰撞,有高潮,有回落,此起彼伏,引人入胜;就像画一副画儿,有设计,有回忆,有镜映,有旁白,有蔓延,有遐想,错落有致,回味无穷;就像是讲课,有目标,有设计,有框架,有理论,有案例,有趣味,深入浅出,掌声不断。
什么是喜欢?什么是不喜欢?喜欢其实跟视角有关,跟这个系统的连接感有关。当你的高度很高的时候,干啥都一样。举例来说,当年这个抗日战争,有位将军英勇善战,骁勇杀敌,但作为老部下有时候也看不司令的作战部署。记得有一次,司令根据作战部署,让将军快马加鞭去堵截敌军,刚走出一半路程,司令又电报回撤。这时候将军就不理解了,开始发牢骚:你们文官动动嘴,我们武官跑死马?但事后证明,司令的作战部署是正确的,因为站的位置不同,你的视角不同,决定了你的情绪受你的视角和认知的影响。后来这位将军了解了司令的作战意图,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为什么?在磨合中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打胜仗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自然就非常喜欢。
我们谋生活、干工作也是一样。如果你站在局部里,感觉自己是公司螺丝钉可有可无,干工作本身无法提供存在感、价值感、成就感,你就不喜欢。但是当你站在整体的视角看工作,你的工作是整体结构有效的一环,你的一环的完成是整体的有效组成部分,当你完成这个部分的时候会带来价值感、存在感、成就感,你能不喜欢吗?!关于这个结构体验,我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搞了一个团队的创业,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小组织,但时间久了,这个团体就会僵化,所以需要向前继续迭代,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人想要创业,我也鼓励他创业,给他支持,良性的竞争是促进彼此发展的。
在梦里面感觉自己很幸福,很自在。我确实形成了初步的创业思路,能感觉到我学生的成长,也鼓励他超越我,鼓励他就自己创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体验到结构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小结构,大结构,小组织,大组织,要么你加入别人的组织,要么你子创造一个组织,大家都在结构中,都在组织中,相互取长补短,求同存异,相互碰撞。这是一个任务分工的时代,功能的分工,流程的分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向前推进。
这个组织结构就有点儿像是人的生态系统,嘴巴吃东西有节制,就是给肠胃减轻负担;肠胃保持有效的蠕动才能消化食物给身体补充能量;心脏有了能量才能给身体供血等等。结构就是一个生态循环系统,各部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钻进结构里,通过成全结构,间接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