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1:不带评论地观察,列举自己眼中所看到的客观事实,避免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偏见;
2、清晰地表达感受,注意区分和想法之间的关系,任何感受都应该被尊重;
3、看到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
4、提出请求,丰盈生命,非暴力沟通,希望他人的改变和回应是出于自愿和善意。
个人觉得在亲密关系中,应该相互做到这四大要素,做出适当的妥协,得到一个折中的结果。平等的伴侣关系不应该是一个人完全取悦另一方,而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人,愿意为了对方自愿做出相应的妥协,从而达到关系的亲密,你和我互相砍掉一半的自我,而组成一个亲密关系。
二、爱自己
1.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不用“应该”“不得不”支配自己,因为这样无法为生命带来喜悦;
2.评价自己:怀有尊重与慈悲,而不是心怀怨恨或愧疚,“哀悼”以及“自我宽恕”;
3.培养对自我评判的觉察,并随即将注意力放在这些评判背后隐藏的需要上——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要;
(1)不再以指责或怨恨自己的方式面对过往问题,而是从中学习。
(2)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需要上,自然就能激发出充满创造力的可能性来满足需要。相反,如果以道德评判来谴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看到这些可能性,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状态。
4.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放弃 “不得不” 的想法,你随时都有选择的权力,观察别人行为背后的动机,不要被人随意操控。
三、充分表达愤怒,化解冲突,调和纷争
1. 区分刺激与原因
(1)刺激:他人做了什么;
(2)生气愤怒的原因:怒气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
2.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来接收
(1)指责自己;
(2)指责他人,愤怒的产生;
(3)体会自己的感受与需要;
(4) 体会他人在消极的话语下隐藏着什么感受与需要。
用“我生气,因为我需要…”代替“我生气,因为他们…”
3.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1)停下来,深呼吸;
(2)看看我们有哪些评判性的想法;
(3)与我们的需要连结;
(4) 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要。
开口表达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感受和需要,在(3)和(4)之间,我们也许需要先同理对方,这样我们在第四步表达自己时,对方才能更好的听见我们。
四、强制力
1.保护强制力 ✓
(1)保护生命和权益,防止人们受伤 或者收到不公正的待遇,不论断他人及其行为;
(2)背后假设:出于无知伤害自己或他人; e.g.闯红灯
(3)纠正:教育。
2.惩罚强制力 ❌
(1)让“做错事”的人吃苦头;
(2)背后假设:做不当行为是因为他们是坏的、邪恶的;
(3)纠正:惩罚使悔改,实际上会引发仇恨和敌意,对他人所期待的改变心生抗拒。e.g.体罚,指责;
(4)代价:焦虑,被迫完成忽略事情本身价值。伤人自尊。磨灭善意,难做出善意的回应;
(5)局限:是因为什么原因才照着我的话去做。 e.g.打扫 房间是出于爱整理还是父母权威
五、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与赞赏
1.感激背后的意图
(1)我们惯用的赞美方式往往带有批判,哪怕是正向的,有时甚至被用来操纵他人的行为。
e.g.常用的表扬:是否是为了控制,索取回报。
试图用正向反馈影响他人,但并不能确定对方会有什么反应
(2)非暴力沟通的感激与赞赏:
唯一意图——庆祝他人的作为如何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盛。
2.表达感激的三个要素
(1)他人做了什么增进了我们的福祉
(2)我们哪些需要因此得到了满足
(3)因为需要得到满足,引起我们什么样的愉悦感受,或者简单的一个微笑,一句谢谢你。
3.接收来自他人的感激,避免假谦虚和自负。
4.每个人都有对赞赏和感激的渴望,人们总在试图寻找哪里可以做的更好,却很少停下来去庆祝那种做的好的地方。多发现好,而不是不好。
5.及时表达感激,不要永久错失机会才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