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英汉词典,看到厚积薄发的英文解释是:to rise abruptly based on its accumulated strength。
每个人在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里,都会有那么几次职业低谷期。
厚积的过程,是个非常漫长而又让人迷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时常问自己,到底要厚积到什么程度,才能薄发呢?
我的职业停滞期,算上最近这一次,应该是第三次了。
每一次的停滞,都有不得已的原因,而每一次的停滞,都是厚积的最佳时期。
第一次职业停滞期
我的第一次职业停滞期,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眼看着一次次机会从身边溜走。
我有宝贝闺女的时候,是在我27岁的时候,大学毕业的第三年。在这之前,职业不能说做的风生水起,也是可圈可点的。
大学刚毕业,分配到车间技术组,负责生产的技术支持。工作的第三个月,车间出现了一个产品质量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非常大的浪费,那次,我利用专业知识,挽救了一台产品,节省了几百万的损失。因此得到了公司的奖励,同时年底还涨了工资。
还有一次,就是接手了一个大活,干得认真、负责,而且很上水平,因此获得了一次出国培训两个月的机会。
事业开始起步,职业正式进入正轨。
职业本可以就此一路高歌,可是,宝贝女儿的出现,打乱了我的步伐。
从一个积极追求事业的年青人,变成了一个整天带着个拖油瓶的孩子妈妈。无论多么重要的会议,无论多么重要的工作,当遇到与孩子的事情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的事情永远都是priority 1----优先的。
重要的任务承担不了,重要的项目参与不了。没有任何一位领导愿意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随时掉链子的人去做的。
这个停滞期,耗费了我5年的时间。以我为例,公司有性别歧视,真的不能完全归罪于公司。
在第一次停滞期里,我把大把的精力和时间奉献给了女儿,同时也绝不让自己在工作技能上掉队,在这段时间里,为了不让自己感觉到太颓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学习英语。
五年里,学到了国内最流行的许国璋英语的第七册。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许国璋英语有四册,却不知道还有后四册。(5、6册是俞大絪编写,7、8册是徐燕谋编写)
这是,我认为的,作为一个精力、时间和行动都受限制的孩子妈妈所能力所能及的了。
这次漫长的积累,是在十年之后的一次机会中触发了,在公司合资谈判和项目投标中,把积累的英语听力和专业词汇,以及英语口语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次量的积累导致的质的飞跃,让我受益最长久,达到了职业的顶峰。
英语成为了我加入外资公司,在外资公司里迅速成长,最终成为综合能力很强的公司高管的坚实的基础之一。
第二次停滞期
我的第二次停滞期,出现在行业不景气,公司经营上出现了问题。
行业大环境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造成了公司订单激剧减少,公司开始大批减员,工资下调。
我所在部门,由于与其他部门合并,我的职位受到了冲击,从部门主力,降到了合并后部门里没有任何头衔的设计员。
这个时候,虽然是部门的白丁一个,但是,我自己心里知道,根据自己过去的努力和积累,根据个人的实力,还有翻盘的机会,只是需要等待一个合适时机。
在老老实实地做了两年设计员之后,机会来了,我重新回到了部门的管理岗位。
这次停滞期不长,两年的时间;也不算太痛苦,因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职业发展的方向上做了些许调整,在踏下心来好好学习之后,把自己的职业范围扩大了很多,为以后管理更大的部门和更多的人员,打下了基础。
根据我的这些切身体验,无论你付出的是什么,只要付出了,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
业务能力,加上厚实的英语基础,这两个用了几年积累的能量,加上后期逐渐积累起来的管理经验,让我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外企高管。
第三次停滞期
眼前的这一次职业停滞期,将是一个彻底的职业低谷,将面临的是真正的零起点。
原因一:公司被收购,管理层发生了巨变。
原因二:行业领域的彻底下滑,因为是造成污染的行业,大势所趋,项目关、停、限、减。
原因三:年龄和资历已经不适合重新打工就业。
我这次面对的问题比较以前更要严峻得多:擅长的领域将逐渐消失;受到年龄的限制,打工平台已经消失。
要想重新崛起,就一定得换专业,同时还要做一个没有平台的自由职业者了。
这次停滞期,最重要的是基于经济大环境和个人的现状,要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换专业;自由职业;兴趣所在;有社会价值。
我相信,这又将是一个非常漫长、艰难而又充满了迷茫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寻找、执着地坚持和适应;我也相信,我将最终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
每一次的停滞期,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个艰难的过程包含着迷茫、无奈、挣扎和对未来的眺望。
而每一次的停滞期,也都是下一个腾飞的蓄能期。
厚积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机会薄发。这个机会来了,要不要、条件具备不具备,自己说了算。
积累时间长短,取决于自己对获得的结果的期望值,期望值越高,需要积累的时间和付出就越多。越是漫长的积累,支撑职业生涯的高度就越高。
边积累边寻找和等待机会,才不失为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