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学习是怎么发生的?是当前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不同的角度可产生不同的观点阐述。
课堂里学习发生了吗?发生了怎样的学习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或听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好像听懂了,做题却错了很多,类似的题都会,变式或综合一点题就不会了,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更困难。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听讲+记忆+操练”的传授型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感悟不足,知识碎片化、零散化,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建构,也不会灵活迁移应用。这样的学习,呈现出“零散学习,点状思维”的特征,亟须通过教学变革重塑学生的学习。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育人目标、学习环境、学教方式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注重学生能力素养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重塑学生的学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其一,重塑学教关系。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重塑学与教的关系。教师要树立“教为了学,教为了促进学习真实而有深度地发生”的核心观念,教学的着力点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变为更关注学生如何“学”,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更真实、更深入地发生。
首先,“放大学”,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学”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实现“会自学、会思考、会倾听、会表达、会提问”。其次,“优化导”,教师要从“课堂讲授”转向“组织学习”,从“教学”转向“助学”,通过学习组织、学习指导、学习反馈,以“导引方向,引路搭桥”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能动而有效的学习。也就是说,重塑学教关系,重视“学”但又不能忽视“导”,做到“学”与“导”的合理契合,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导引下开展有深度的学习,实现高质量的学习。
其二,重塑学生内容。
数学学习学什么?学生的学习时间总体是有限的,怎样选择和重塑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自己的顿悟,增知识、长见识、悟道理,实现思维的发展、素养的生长和心智的成熟?一方面,要以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看教材,厘清单元学习目标,以单元“大概念”“核心任务”为统领,适度调整、适度整合、适度拓展。同时,就一节课而言,也要基于教材和学情挖掘“深度学习点”,把握核心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着力于关键点、困惑点。另一方面,教学要尽可能选择真实情境、真实任务作为学习材料,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解释情境问题时,学习动机更强,学习的深度更深,学习的获得更多。
其三,重塑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怎么学?转变学习方式是重塑数学学习的关键,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浅层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意义学习、深度学习”。学习方式具有多元性,如被动学习,接受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研究表明,学习者越来越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即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建构学习和交互学习学习的效能将依次提升。
其四,重塑课堂样态。课堂样态是指课堂上学生学与教师党的学教方式,学教结构等是实现深度学习的路径与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样态可以是多元的,如“问题导学”“预学分享”“做中学”“混合式学习”“长程学习”等,每一种课堂样态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学导路径和适用范围的。教师可以依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特征的选择适合的课堂样态,撬动学生的入学,真学生学实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