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平时一样刷着朋友圈,第一条是我的中学老师,转发了中学母校公众号的文章。我点进去看,文章的主角是我当年的同班同学——高祎帆。
我没有办法说清楚这种感觉,这个名字是怎样在十年的时间里从熟悉到陌生,因为我现在大学都毕业了啊。
老师在朋友圈里感慨,自己能够言传身教就值了,我知道,因为今年4月份我才刚刚探望过她。
其实中学毕业后我都没有回过学校,也没再见过老师。只是每年的节日我都会发祝福的短信。
2017年12月底考研结束后我就回家了,其实很偶然,2018年1月份在接我妹妹放学的时候我遇见了当年的年纪主任——张宏新老师,世界真的就是这么小,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直到有一天,我的年级主任成了小我9岁的亲妹妹的年级主任。
我摘了帽子和口罩,站在主任面前说:主任,您还记得我吗?
接下来其实是大家都能想象到的寒暄,我也成了他现在的口中的三好学生。最后主任问我,你有回去看孙老师吗?
我说,还没。
那天回去之后我有问孙老师:什么时候合适,我去给您拜年,给您带烤白薯。孙老师只是回了一句:家里有事,下次吧。我知道她是遇到了难熬的事了。
经历过考研的人都知道有多难熬,接下来的1月到4月,从遵化——北京——太原——北京——南京——太原——遵化,复试比初试要困难多了,加上自己乱起八糟的私事,探望孙老师这件事也从冬天到了春天。
今年的4月份像是冬天办了进京证似的,神奇的下了一场大雪,4月底我才终于有机会,见到了我的孙老师。
那天我提前到了学校,你没有猜错,我被门卫大爷拦住了,网上的梗都是真的。后来老师还是像当年那样,骑着那辆橘黄色的自行车就过来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孙老师这么瘦过。
印象里,孙老师是和我妈妈一样的岁数,特别爱唠叨,但是倔强。这么多年再见,虽然家里出了事,她的脾气还是没有变,风风火火的带我去上课。意料之内的,引起了教室里几十个学生的注意力,同样的走廊里,我被这帮孩子叫了声......“老师好。”
孙老师讲课的风格还是那样,我这个甚至没办法想象这得是一个多坚强的女性,经得起这么折腾。
此处应该是有老师上课的照片的,不过我当时没好意思拿出手机。大概是被训练的过了头,进了学校就不敢拿手机,我还静音了呢,震动都不敢开。
那天下午的两三个小时里,孙老师除了上课就一直和我说话,我一句嘴都插不上。但是我就这么听,因为我总能在我的孙老师身上学点什么。
学子情怀|一位多年前毕业的学生写给母校三中的一封信,今天看到孙老师分享的这篇文章之后,我打开了自己好久都没有用过的QQ,在上百个群聊里找到了当年的班级群。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打开看看,因为这个群已经七年没有人说话了,包括我自己都已经把她屏蔽掉了。
我在想,高一帆的这封信会不会在每天放学后的校园广播里念出来,会不会被校长在大会里提到。大概也能脑补到,一千多个学生在听到那封信的表情和内心活动,我懂得,因为置身当年的自己,也确实不会相信,会有那么一位老师像自己的老妈一样,操心你的所有事情,更没办法理解父母及老师的用心良苦。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老师,即使她固执、唠叨、甚至观念有些刻板,不过遇见了,就是一生的幸运。
幸好,我遇见了。
其实,更让我此刻感慨的是当年那个叛逆的少年最后选择成为一名稳定的人民教师,而当年所有老师眼中好学生形象的我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一家创业公司。
选择和你遇见的人,都一样重要。我觉得7年后的我懂得了这个道理还不算晚,还在读中学的读一读也不是坏事,上一代人的建议,还是可以听一听的。
说道这里,差了一句自我介绍:我是遵化市第三中学2011年毕业生,我叫乔丹。
一直向前跑,只有路口,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