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建立规则需要遵循的六个原则。原则1,让孩子知道自己和规则的关系。在我们的学校里,孩子是规则的制定者,他们依据自己的经验,一起了解、商讨和制定规则。规则和他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因为有了规则,孩子们相处的更愉快,彼此之间的界限也更清晰。他们知道当自己愿意遵守规则的时候,会获得一份圆融的人际关系,这种感觉让他们内心喜悦而平静。
原则2:规则要与孩子的年龄相匹配。我们在建构规则的时候,要知道规则需要跟孩子的年龄相匹配。我举个例子,有一次一位妈妈来找我说她四岁大的孩子报了一个兴趣班,然后上了几次孩子就不上了。这位妈妈说:“我必须让他知道,做事情一定要坚持下来,一定不能半途而废,要不以后他做什么事情都会这样的”。我就问这位妈妈:“你告诉我,你多大的时候有了,坚持,这个意志品质的”?我告诉她,我到现在也没有持之以恒的这个品质。当然我并不是说坚持不懈是一件坏事,只是我希望家长能够看清楚,我们需要建立与孩子年龄相匹配的规则,才是对孩子生命真正的协助,否则就是一个阻碍。❤️❤️❤️
孩子不能专注的学习?孩子只是把专注力用在了你不认同的地方,比如:专注地玩游戏
你家孩子为啥厌学?为啥有空心病?
相当多家长太太在乎孩子学习,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当成了培养的唯一目的,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让他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好成绩,其他一切都没有必要关心、更没必要让孩子去参与各种社会体验。
其实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 很多家长把书本当成了培养孩子的目的,在家长这种固有观念的长期影响下,孩子也逐渐把学习当成了人生的目的,除了学习,其他都不再关注,逐渐失去了自我,就连曾经基本的兴趣爱好都放弃了。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发现父母的观念、说的、做的似乎是有问题的,不再愿意遵照父母说的去做,但这时又发现自己比起其他同龄人,自己好像除了会读点书,在其他方面自己就像一个十足的笨笨似的,别人谈的自己听不懂,根本插不上话,别人玩的,自己不会搞,完全不能融入他人,在一旁孤单单,有种被抛弃感,突然一下子感到内心无比空虚,感到自责,感到自卑透顶了,对父母过去的教育方式充满了怨。强烈的无意义感、无存在感、无需要感从脚底陡然涌到了头顶。虽然我们不需要去迎合所有人,但我们也要有基本的与人交流能力、共情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不少成绩相当不错的高中生、大学生,他们长的高高大大,可他们的问话、谈吐令人咋舌费解,他们的行为让人看起来很尴尬,有些思维格局甚至还比不上有见识的小学生,无论他们的言语还是行为都特别令人堪忧。
学习是个广义的含义,不仅仅只是书本方面的学习,还有涉及到很多方面,上学只是学习的方式之一,很多人却错把它当成了唯一,这是导致很多孩子厌学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不只是在学校读书的十几年就结束了,各行各业、各种形式的学习是一辈子都要持续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