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读书笔记(四十六)
2022年10月13日
5,即在日常生活中,川流在理论上可以无量的分割,我们也得承认,在日常生活中,大概不无予有时间两端无量的问题。
在经验中,我们用不着想到时间的两端无量,但在理论上川流可无量的分割,我们需要承认。
四:关于空间的种种
A:与时间同样的问题
1,先提出与时间同样或相似的问题
本章注重的是与时间不一样的问题。
先提出同样或相似的问题。
在居据的空间向任何方向达不到边际,可在架子上可无量扩张,可达到极限。架子的空间是欧克里几何式的空间,(非个体的空间),居据的空间不必是,居据的空间是架子的空间的内容,内容的空间是个体的空间,居据的空间无边。
2,无量分割问题
空间也有分割问题,无量的日取其半可达极限,即论道书中所说空线。
空线是没有空间的整个的时间架子,是无量小的居据,是居据的极限。
空线无所据,只有居,相当于普遍所谓点。
分割的问题与时间的分割问题一样。
3,居据的空间无最大亦无最小
居距的空间无边,无最大亦无最小。
4,就架子说四面八方都有极限
居据的空间无边,无最小的空间,它的实在是个体的空间。架子有极限,有无量小的空线以为极限,实在是非个体的空间。
事实上,架子的空间没法恰恰表示出来。
B:真空问题
1,就空隙说,时空不一样
就空隙说,时空分别非常之大。
时间的川流决不会没有内容(川流中有事物)。
从常识说,居据的空间毫无内容。
毫无所有,意思有①没有我们所盼望的事物,②没有普通所认为占面积的东西。
真空是真的空,没有内容,但是否真的有真空是个问题。
2,隔着距离的影响
真空问题成为问题有不同的理论:①影响的问题,自然界不能有隔着距离的影响,当然不能有真空(在距离中充满着事物以为影响的工具),居据的空间无处非距离,所以也无一处可以有真空。
3,湖沼式的和海洋式的真空
以上所说空隙不是真空,与隔着距离的影响不相干。
相关的问题还有对于真空的分配的看法。
将真空视为湖沼式的无(2)条问题,不相干。
但若视为海洋式的,这没法绕过,没法渡过,又恢复成“没有隔着距离的影响”这一原则,居据的空间就分成为没有互为影响而彼此独立的空间。此时只能表示没有海洋式的真空。
4,居据的空间不会有真空
湖沼式的真空,虽无碍于“没有隔着距离的影响这一原则”,但是仍然说不通。
真空的另一方面问题是真空无法维持下去,居据的内容会向着最无反抗的方向挤。隔着距离的影响总有居间事物以为传达的工具,时间没有空隙问题,空间由此问题,可是没有真空。
C:侵入问题
1,东西的动是在空间的内容中动
居据没有真空,一件东西只能在别的事物或别的空间内容中动。
就动是经过别的居据内容说,所有的动在没有真空这一情景之下都是一样的。
2,有无空隙要看彼此能侵入与否
空隙成为相对的能否侵入的比例,空与不空要看彼此能否侵入。
单就居据的某内容说,本身无所谓有无空隙,能够通过它的,它是空隙,不能通过的不是空隙。
3,居据的空间只有软硬松紧的程度不同
空间的内容或居据的空间的软硬松紧,可以成为一连级以软硬松紧的程度为排列的秩序。
理论上的至软就是真空,居据的空间没有真空。
连级的两端有不会达的极限,就软的这一段说,此极限就是真空。
4,架子的空间有真空
架子的空间可无量扩张,复载着居据的空间,没有真空。
非有真空不可的空间是架子空间,不是居据的空间。
普通所谈为架子与居据混合的空间。
但架子的空间只有被侵入的问题,居据的空间则有侵入和被侵入的问题。
D:空间的这与那
1,回到前此提及时空的分别
川流与居据都没有真空,只有内容稠密与稀疏,硬紧与软松的程度不同而已,两者都是个体的时间与空间,但是否即表示非个体的空间及架子的空间没有真空,对此时间空间都有问题。但偏重于空间,从空间立论。
2,架子空间没有可以指出的这与那
从以上的讨论得知架子的空间(非个体的空间)有真空,而且是真空。
架子是纯空间,本身没有个体或事物夹杂其间,架子的空间的界限只能以空线而定,真空没有事实上的这与那。
3,有事物以为标准的这与那的是居据的空间
就呈现或所与说,事实上有这与那的空间,是有可以指的项目以为标准与界限的空间。所指的是居据的空间(是事物或呈现中的项目),空间中的这与那的界限都是居据,只有居据的空间才能指。
4,划分出来的界限总是居据的界限
某些情况下,我们利用事物或利用直线以为界限。
直线在事实上的意义仍是事物,只是长短的直线,没有宽窄厚薄。
有时,我们得利用架子的空间以表示这与那。
五:时空意念
A:时空意念非先天形式
1,时空意念的先验问题
时空两意念不是先天的,从规律说都是先验的。
2,时空意念不是先天的
前章说过有先天的命题或意念,无先天的接受方式。
没有时空意念,所怀也许还是有可能的(纯理论上的可能)。
无时无空的混沌可以是所与,意即时和空这两意念都不是先天的意念或形式。
3,从材料与模型说,时空既是积极的接受方式,当然不是先天的。
暂以所与为材料,以意念为模型,符合凝结就是普通所谓东西或事体(可以不相合)。
时空意念不是消极的意念,都是积极的接受方式。
意念与模型只要是积极的,就不是先天的。
所以,从材料与模型着想,时空两意念也不是先天的。
4,时空意念的重要在他们的非先天
时空两意念是先天的是保障所有时空所有的秩序,这是一种预先的保障,分为两种:①纯理论上可以保障的,②实际上可以保障的。
时空两意念很重要,不能完全是消极的,所以决不能是先天的。
作者认为要把对于时空两意念与其他的非先天的意念一样看待,也摹状,也规律。
B:时空意念的摹状
1,和别的意念一样,它们抽象的摹状
时空意念的摹状也是以呈现抽象的摹状。
若分摹状与被 摹状者,则摹状者为单位,格川流为阶段,格居据为区域的单位,而被摹状者为时间与空间。
2,时间有自然的单位
从时间着想,我们有呈现本身的单位,如日月位置的变更。
空间没有呈现本身的单位,但单位容易产生。
时间比空间的单位更为精细,比较靠得住。
3,自然的单位不够精细
自有的或自然的单位,有不够精细或不够用或不适用的问题。
官觉者创作的单位仍是以呈现抽象的摹状呈现,所以更精细。
4,仍得注意抽象
摹状是抽象的摹状,官觉者所介绍的单位和呈现或所与中自然的单位都有抽象的成分。
官觉者以单位摹状时间,就是抽象的摹状时间,空间同样。
5,以所与摹状所与,就时空说,就是在川流与居据中找架子
川流与居据的自然和非自然的单位都在川流与居据中,官觉者用这些单位把时间川流格成阶段,把居据的空间隔成区域,就是在川流与居据中去找架子,这些单位表时间长短,空间大小,也表时间与空间的位置。
在川流与居据中的只是架子的代表,所以官觉者有时空单位与秩序的意念上的所谓,且有这些单位与秩序的意象上的图案,所以能思议时间,也可以想象时间。
C:时空意念的规律
1,时空单位也规律
时空单位就意念之为接受方式说,是决定了的接受办法。
就规律说,意念总是决定了的接受办法,时空意念也是如此。
2,无论以后得川流如何,别的地方的居据如何,我们总可以引用这个办法
我们以时空单位上的意念去接受呈现中的川流与居据,它们都是接受以后的呈现的办法。
事体的发生总在时空上的办法之中,总可以用单位与秩序的意念去接受明天的川流与居据。
3,精细的接受方式依然是预定的办法
创作的时空单位也许能够精益求精。
就接受方式之为预定的办法着想,自然的和创作单位的意念,同样是我们决定了的办法,同样也坚决。
4,时空意念和别的意念一样,就摹状说,是后验。就规律说,是先验的。
时空意念,有摹状,也有规律,是积极的(其来有自,其用不空),不是先天的。
官觉者可用时空意念去接受在川流与居据中呈现出来的呈现。
有川流与居据,时空意念不至于落空,不至于置而不用。
5,在实际上我们可以担保时空秩序
没有纯理论上的理由表示时空非有不可。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保障时空的继续。时空不会打住,以后的呈现一定会在川流与居据中呈现,而时空意念视为接受方式。
时空意念其来有自(就摹状说),其用不空(就规律说)。
D:川流或居据的度量
1,利用单位以成秩序或度量的用法
接受呈现就是治呈现。治呈现除意念外,度量是补充方式之一。
单位有两种用法,利用单位以成秩序,或以成度量。
合用非常有用,但仍分开讨论。
2,数目的两种用法
就度量或秩序说,总能、总要利用数目于单位。
数目一是表示数量,另一种是表示秩序。
但就度量说,度量所牵扯到的数目只需要数量即可。
度量必牵扯到度量上的单位,如“五十里”不仅有50,而且有里。
3,有时,这两个用法是分开来的
度量有时无牵扯到秩序,时空的度量一样。
在空间方面,可谈居据的距离而不谈方向。
4,川流与居据的度量是最基本的
川流与居据的度量是其他度量的基本度量。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
在这方面靠得住的科学知识与度量的关系非常之密切,这不能离时空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