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摆烂将近半月了,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家里来了一场较大规模的清理,也算是物质方面的“舍”吧!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观念中无形的“断”,情感上的“离”,“舍”算是最容易做到的了。
这个时代人活得越来越现实了,对物质的欲望也越来越重了,但这并不能说明人们对物质的珍惜提升了。因为这也是个物质过剩的时代,相比于一些思维,情感来说,物质在人心里的位置还是要淡泊得多,毕竟最普遍的现象是:一件东西一旦属于自己,就会慢慢丧失兴趣,不再珍惜。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段子:有一个结婚不久的小娘子抱怨老公没有婚前爱自己了,理由是老公不再积极主动的送自己礼物了。老公说:你见过谁还给钓回家的鱼喂鱼饵?这是个段子,也是个现实。
珍贵的东西,之所以珍贵在于追逐的过程,一旦得到了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了,变得不再重要。比如女人对于衣服的痴迷就是这样,没有买回家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喜欢,一旦买回家了才发现这衣服其实并不实用。还比如男人对女人的感情,一个男人喜欢上一个女人,就会不自觉地想占为己有,于是不顾一切去追求,可是一旦娶回家,他发现婚前的与众不同其实都是假象,原来美女一样可以成为俗女。这也就是虽然这个时代大家对物质的欲望增加了,却对物质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了的原因。
也许这个时代淡了的不只是对物质的感情,还有一个人和这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感情。现在的人更喜欢关注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大多人活得自我,顽固起来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和旧的,不合时宜的观念断开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这个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人与外界的关系淡薄了,所以相比对物质的“舍”,对固有观念的“断”,感情上的“离开”显得容易了很多。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离婚的人比比皆是,恋爱期间频繁换对象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我想我目前已经陷入了这样一种僵局中。在断舍离的路上,不遗余力的做到了大大方方的舍,对于该离开的人也是不遗余力,只是尚缺乏真正的大彻大悟,断的还不够彻底。
我是个过日子很省的人,对于家里的旧物件感情很深,但是我也是个喜欢干净的人,所以舍掉一些物质让我为难,难过。好在这样的难过很快战胜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舍则舍,果断处理。有些东西放在家里除了占用空间,几乎毫无意义;有些东西留下来,每天还要劳心劳神的收拾打理,势必导致自己身体上的疲累,还有些东西留在家里会引起人不好的回忆,影响人的情绪。所以舍弃一些不再有用的东西,是对未来日子起码的尊重。
抛却“舍”,再说到“断”,年岁大了,固执是肯定,将自己囿于在封闭过时的观念中是肯定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年岁大了,经历多了,对很多东西看得更加清楚了,也越来越明白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了,故此慢慢的也就学会了不再固执的坚持那些意义不大的事。有人说人到中年,人生开始做减法了,我想我现在就是。至于离,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事,没必要刻意去做。有些人缘分到了,离开是必然的,无须纠结计较,随缘就好!
断舍离中除了“舍”是一种表象的行动,其余“断”和“离”都是无形的,是一种心理的感悟,意识到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以太晚,意识不到开始了也没有意义。故此,物质上的“舍”做到了,心态改变了,其余一切迟早都会好起来。
这几天一边继续整理,一边陪妹妹复查,给妹妹做饭,陪她聊天,听妹妹说了很多以前熟人的事,心里也突然清明了许多,一想到有些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也可能活着一颗孤寂苦难的心,心里会释然很多,突然就感悟了人活在世间的不易。
大多人大多时候是这样的吧:一旦发现身边不如自己的人很多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世间的不公,命运的坎坷和人情的冷漠。至少我就是这样的人。
听妹妹说了好几个看起来风光无限熟人生活的其实并不好时,我的心里坦然了很多。这个发现也让我感悟到了,人还是要待在适合自己的圈子里活得更痛快一点。比如不要在那些人生很有成就的人跟前寻找理解,也不要跟一些人谈论交情,因为他们也许本来就没有感情。接受自己的普通,和普普通通的人为伍,也许会活得更轻松和没有压力。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挤不进去的圈子就不要硬挤了,为难了自己,难为了别人。老实说起先并不了解这话的含义,年岁大了才意识到这话的经典。有点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意思。
最近闲散在家,闲下来就会瞎琢磨,发现很多年轻时无法理解的道理,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变得很好理解了,很多曾经看得很重的事,很珍惜的人突然觉得没那么重要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在断舍离的道路上又进了一大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