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吾日三省吾身:美好奔赴!

教育生活寻“美”:四年级研学旅行一天,孩子们放飞自我!

阅读咂摸悦美:趣引·驱动·共进:情理共进式整本书阅读指导法——以四年级《中国神话传说》教学为例

原创 刘琴 缪佩瑶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2025年11月24日 17:07 山西

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在过往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阅读材料仅局限于碎片化的单篇选文,并多以教师传授为主,加之电子产品泛滥,课余静心阅读时间也是寥寥无几,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逐渐趋向于散乱化、浅表化,缺乏深度理解和情感共鸣。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阅读指导法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深度,因此,情理共进式的阅读指导法应运而生。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实现情感抒发与理性表达的同步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问题。面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以《中国神话传说》教学为例,采用“趣引·驱动·共进”情理共进式整本书阅读指导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通过策略支架,增强阅读能力;通过情理共进,实现情与理的和谐发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为整本书阅读指导提供新路径。

一、趣引环节重在情境设计

1. 情感共鸣,激趣引航:创设基于真实问题的学习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而情理共进视角下的情境设计在基于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紧扣核心学习任务,通过构建基于真实问题的学习情境,组织和促进分层次阅读活动。如此,学生便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建立情感联系,在具体的阅读任务中迅速找到吸引自己的焦点,激发阅读兴趣。

作为统编教材四年级必读书目的《中国神话传说》,这本书讲述了从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延伸到帝喾、尧、舜、禹时代的神话传说,构建了较完整的中国神话传说体系。教者围绕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创设了以“靖江大剧院”第三期神话演出为背景的阅读情境,设置了一系列相关联的学习任务,并特邀剧院工作人员走进课堂,直接参与任务的布置与实施,提升学习体验的真实性。同时,阅读过程也会有一定的阅读奖励,奖励机制将以“天神二维码”形式呈现,以此为趣,吸引学生逐步深入阅读,现代与神话相映成趣。

该阅读情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建立与文本的情感联系,自然而然将自己融入神话世界,从而对神话人物关系的串联以及故事情节产生具象化的了解。

2. 情理交融,分层引读:设计多层次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在构建教学情境时,采用分层原则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教者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阅读舒适圈充分发挥潜力,并在其所面临的阅读挑战区实现成长和突破。因此,教者在创设整本书阅读的情境任务时,从个性化的差异视角出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阅读活动以及分层次阅读要求(见表 1),通过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在感性的体验中学习语文,丰富人文情感,还在理性的训练中提升能力,实现了情感与逻辑的和谐发展。

3.通情达理,素养进阶:构建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阅读情境

情境设计立足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在设计“靖江大剧院——第三期神话演出”的学习任务时,“神通广大真英雄”环节所提出的“美化神话人物像”任务重点聚焦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慧’制人物关系图”则重点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神兵利器天宫秀”以及“神采飞扬传讲人”环节中,教者均安排了讨论、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环节,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实践和运用语言,为语言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最终环节“神梦今朝圆梦想”中,教者古今贯穿,将“超能力”和现代科技相联系,实现神话与现实的有机统一,学习任务重点指向民族精神的传承,让文化自信有了着力点。通过巧妙构建的阅读情境,阅读实践活动如同错综复杂的齿轮,相互啮合,层层推进,共同铸就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升华。

二、驱动环节依赖支架搭建

1.阅读策略支架:提问、预测、联结等策略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在《中国神话传说》的整本书阅读的启动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一步步沉浸式探索神话世界。当学生能够对所读内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时,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就密切了,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接着,教者再顺势引导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策略,了解神话故事梗概,这就好比给他们插上一双翱翔的翅膀,让他们能够迅速掠过文字的表面,捕捉到故事的轮廓,为他们即将展开的深入探索奠定一块坚实的跳板。神话人物关系过于错综复杂的,剪不清,理还乱,故事情节也是波澜曲折,想要记忆、复述有一定难度,那么如何更顺畅地阅读整本书或将故事口耳相传给同学听呢?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阅读策略,将人物关系以及故事情节以人物关系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利用学生的阅读条理性以及逻辑性,将内容粗略勾画,使复杂的事物简化,随之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沉浸式阅读。

在推进阶段,教师运用预测策略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神话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预测后续神话中英雄如何克服困难等。在分享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建立联结策略来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对神话故事的理解。以所阅读的内容为基点,开拓关联至学生已有的阅读感受以及生活体会等。

通过巧妙地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学生可以在旅程中遇到更多的神奇之处。不仅了解到了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还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深度,培养了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2.阅读方法支架:灵活运用圈点、批注等方法提升阅读效果

“快乐读书吧”是展开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在不同学段所要达成的阅读目标是不一样的,第二学段主要指向引导学生学会综合使用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为达成这一阅读目标,教者在整本书阅读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并在不同的阅读任务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在“神兵利器天宫秀”的阅读任务中,教者将多种阅读方法交叉融于阅读任务中,阅读要求直指让学生浏览、精读并圈点、批注自己喜欢的神兵利器。

3.阅读活动支架: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在进行《中国神话传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者巧妙地构建了个性化的阅读活动支架,通过引入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持续深入思考并积极参与。以“神梦今朝圆梦想”这一阅读实践活动为例,该活动的要求是征召小小传承人,这就要求学生能真正读懂神话。因此,教者整合多个神话故事,以此为切入口,借助文字的力量,将学生思维“穿越”回到数千年前,实现对古代民众生活的情感共鸣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入探究。此次阅读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神话创作动机的理解,更深化了对于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千年飞天梦的认知与情感共振。如此,学生便被有效地引导至一个更高层次的阅读视野,此时,他们不仅是阅读的参与者,更成为文化传承的接班人。

三、共进环节聚焦情理协同

在情理共进式整本书阅读指导法中,“共进”环节承担着将学习者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整合和深化理解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恰当平衡“情”与“理”的关系,创造性地将二者融合于教学策略之中,以引导学生从释义层到解码层到评鉴层,拾级而上,螺旋式上升,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层价值。

1. “读一篇”与“阅一本”的情理共进:从宏观到微观,整体把握作品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单独的篇章、故事或者情节,还要能够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理解它们在整本书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这样的系统关联,学生能够在更宏观的层面上把握作品的主旨和精髓,形成对作品的整体认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均是神话故事。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教者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关于盘古的神态、动作描写,在对文本语言进行细致挖掘之后,层层进阶,一步步扩展至领会盘古无私奉献的高阶层情感表达,从而走向“情”“理”的有机融合,然后以系统联结的视野观照整本书阅读,从“读一篇”走向沉浸式“阅一本”。

2.“古神梦”与“今朝圆”的情理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联系

情理共进的理念在“古神梦”与“今朝圆”的教学实践中也得以精妙体现。“古神梦”代表了千百年来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和非凡想象,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故事不仅富含深邃的哲理,还蕴含了先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而“今朝圆”则体现了当代教育的目标,即将古老的文化遗产与现代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相融合。

通过情理共进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索“古神梦”的神秘与美丽的同时,也被引导去思考如何将这些传统的智慧应用于“今朝”的生活与学习中。至此,教者便在阅读活动最后设计了“创意表达”环节,鼓励学生像古人一样将自己的困惑或梦想以“写”的形式创编成一则神话故事,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有机结合。这种融合情理共进的阅读活动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习作与思辨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情感、审美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具象化感受文化自信,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3. 教学效果与反思: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

在《中国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采用情理共进式指导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不少学生会在课后主动寻找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其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此外,通过情与理的协同发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深入反思。首先,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浮躁心态,难以深入文本进行细致阅读。这提示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耐心和专注力。其次,阅读策略的运用需适当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强化课后辅导。未来教学应优化策略,注重差异化教学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促进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和情感共鸣。

在这一趟由“趣引·驱动·共进”三策略引领下的情理共进式整本书阅读指导旅程中,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传统阅读,割裂情和理的联结,而是成为主动阅读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实现情和理的共融共进。他们在神话故事的世界里自由穿梭,体验思维火花的精彩碰撞,感知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情理共进式整本书阅读指导法,不仅是学术的追求,更是灵魂的启迪和心灵的成长。(作者单位:靖江市滨江学校)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情理共进’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2023/03/189)研究成果之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