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作者:罗伯特.赖特
第13章 浅读
喜欢、惊叹、万物归一(空)
讲述冥想时的体验是一件微妙的事,只有不同寻常的故事才值得讲述,但是又不能太特别,否则人们会以为你疯了。
那是第一次冥想静修的第4第5天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盘腿坐在垫子上,闭着双眼,我没有特别专注于任何事物、声音、情绪和体感,我的意识领域突然似乎完全打开了,我的注意力可以自由的在不同的部分迁移暂留,与此同时还保持着整体感。
有那么一刻我感觉脚上有点刺痛,大概同时我听到外面有一只鸟在歌唱,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感觉脚上的刺痛并不比鸟儿的歌唱更像我身体的一部分。
首先我要强调一点,如果因为我有过这种体验就说我疯了,那么有很多人与我为伴。包括造诣很高的冥想者和冥想的僧人,还有非常著名的冥想老师,他们无一例外都表示有过和我类似的体验。
此外他们也倾向于认为这种体验很重要,甚至可以说这便是佛教的核心体验。所谓核心体验,并不是说这种体验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而是在佛教哲学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也就是“无我和空”。
听起来好像很疯狂,但正是在这里交汇在一起,这是一种归于一统的宏大冥想体验。
我想还可以进一步证明我静修期间那次体验的合理性。但是,因为我并没有什么杀手锏一样的论据来说服你们,相信鸟儿的歌声是我的一部分。
我的主要目的不过是说服你们,相信我的感知并不是那么疯狂,我能做的就是这么多,想要你们真正的感受到我当时的体验,这种尝试最终还是会失败,就像所有神秘的体验一样,你必须亲身感受。
当你真的看到了,真的以这种方式感知到了,难道就是神秘主义的陈词滥调?但确实能够感知到并深刻的感受到万物皆一物。而且奇怪的是,不知为何,这种事物恰在你的心里。
作者开始相信“空”的理念与“同一性”之间的界限其实很模糊。几乎所有事物的存在和特性其实是依赖其它事物的。
就像树木需要阳光和水,人需要空气,换言之,任何事物都不具备维持自身持续存在的所有要素,任何事物都不是自己自足的,由此形成空的理念,一切事物都缺乏自信,都缺少独立存在性。
所以有人反驳同一性和统一性时,其实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和互相关联的,不是统一性或同一性会显得很奇怪,互相依赖和互相关联不正表明统一性和同一性吗?
我不是说二者完全相同,但是互相依赖和互相关联的程度越高就越接近同一性,这样讲是不是有道理呢?
我们平常认为的自我是独特的,是至高无上的,其实这种认识是某种意义上的幻觉,我们感觉到一种界限,但其实这种界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真实,而要追求最终的真理,就要消除这种界限。
总之作者对宗教信仰的基本认识是,它们的具体内容不在于终极问题,而在于这些信仰会使你变成怎样的人,这些信仰如何引导你的行为。
不过我体会过鸟儿的歌声并不比我脚上的刺痛,更多或更少的像我身体的一部分,这段经历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虽然短暂,但也是一种很好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