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基本概况
2、时间跨度:前21世纪—1949年
3、重要名词:华夏 四夷 五胡入华 衣冠南渡 五十六个民族
4、主要人物:
华夏各族
我国古代夏商周及其更早的时期,华夏大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形态各异的民族,有古羌、夷族、苗蛮、巴蜀、百越、西南夷等几大群体。
古羌在北方黄河流域北部,炎黄族出自其中;夷族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苗蛮在古代称为“三苗”,分布在今湖南湖北一带;巴蜀就是今天四川地区;百越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夷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
西周建立后,周人自认为一统华夏,随即分封天下诸侯,中原的诸侯国统称为“诸夏”,将分布在四周的民族叫做“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统称为“四夷”。华夷共存、华夷有分的民族关系就初步形成了。
四夷是谁
夷族:春秋时的东方少数民族。夷族主要分为舒夷、淮夷、徐夷和莱夷。当时齐国和鲁国不断地征伐,征服部分夷族,开春秋五霸之先河。
蛮族:春秋时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分支较多。大部分被楚国征服,楚国还灭掉了舒夷和部分淮夷,楚庄王时期曾北上中原称霸。
戎族:春秋时西北少数民族,其支系甚多。秦穆公向西开地千里,融合了一部分戎族,晋国向北征战,促进了山西北部的戎族与晋国人民相融合。
狄族:春秋时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白狄、赤狄和长狄三支,分布在今陕西、山西和河北等省。齐桓公曾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帜,北击戎狄。晋国称霸期间,与狄族时战时和,维持着与戎狄的关系。
第一次大融合: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国进行了长期的争霸和吞并战争,使得“四夷”和华夏产生了大规模的融合现象。秦国不断和西戎斗争,吞并了大量的戎族;晋国不断进攻和吞并北狄;齐国吞并了莱国等东夷国家,楚国面积广阔,正是统一了南方苗蛮各族的结果。
这一次的大融合历时五六百年,战争虽然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但是也打破了各民族之间的隔阂,使四夷部族强制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的民族大融合,结果是大多数居住在中原或靠近中原的“四夷”融入了华夏文明,东南沿海地区的吴国、越国接受华夏文化的影响,也融入了华夏体系。
第二次大融合:五胡入华
汉末魏晋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游牧民族大规模集聚于中原地区,与汉族混居。西晋末期,伴随着八王之乱,这些少数民族乘势而起,造成“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灭亡,却形成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这时期出现了两个重要民族融合趋势,一是晋朝皇室南迁,士族衣冠南渡,大量的汉族百姓跟随迁徙到了东南地区,加速了和百越民族的融合;二是北方游牧民族继续迁入北方地区,他们建立的政权不断吸收汉族的文化习俗,开始汉化,如前秦、北魏等。
这次民族大融合结束的标志是隋唐完成了南北的统一。隋朝唐朝的皇族则有鲜卑族的血统,给汉族带来新鲜的血液,开启了唐朝中期的盛世。
第三次大融合:北方民族交替南侵
起始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女真族建立的金国、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纷纷在他们所属的历史时期向南方汉族区域发动军事进攻,伴随着军事占领以及南方汉族政权的灭亡,北方民族不断吸收汉文化,最终被汉化。
明末清初,历史上最后一次北方民族入侵中原,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而满清王朝历代主动地学习汉文化,现在满族已经和汉族没有多大的区别。中国大地上各民族完成了文化大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与中原汉政权同期并立的少数民族概览
民族融合的意义
民族融合是几个地域不同、社会发展与文明程度不同的民族相互接触、交流、融合,伴随着冲突与纷争,民族的共同性逐渐增长,差别逐步减少至于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的过程。其体现形式在于语言、文化、思想、意识、服装、习俗等方方面面。
此过程中,人口众多、科技发达、经济生产力水平高,也就是文明程度高的民族所代表的文化必然成为主流文化,而相对落后的民族所代表的文化自然处于从属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各次民族大融合其实就是各少数民族逐步汉化,成为新的意义上的汉人的过程,原先的汉文化得以扩容、充实与改良,而少数民族本身的文化只是在某些方面,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原先的汉文化,它的优良部分得以在汉文化的体系内存在。
历史上的自然进行的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相互经济文化的交流进步,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古老的民族消失了,多数古代民族经过历代的繁衍、演变、融合,终于形成了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现在的56个民族。
民族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和广西设立5个自治区,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等省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聚居,如云南一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集中的聚居地,又散居于全国各地,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特点。
这样既便于保持本民族的特色,又便于各民族间的交往。许多民族聚居在祖国的边疆和沿海地区,对于边疆的开发和保持国家统一起着重要的作用。
更多历史文章,请持续关注公众号 “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是一种美德,让更多需要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