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血糖
①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有效的血糖管理是预防糖尿病足发病的关键。
②要调整好自我的生活方式:
控制饮食(可以采用低碳饮食)、科学运动等并听从医生的建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也建议每周不少于2次血糖监测,避免血糖波动较大。
2、养成检查足部的习惯
①每天做好足部卫生,检查足局部是否有破溃、摩擦伤、胼胝,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②要特别注意检查趾缝间及脚底,极小的裂伤都可能引起感染久治不愈。
3、选择合适的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①避免穿紧口袜、小号鞋、硬鞋等,以防影响足局部血液循环或造成足局部摩擦伤、挤压伤。
②建议穿浅色袜子,以便在局部有破溃时及时发现。
③穿新鞋,尤其是皮鞋时,应短时间试穿,使脚慢慢的适应,并注意观察穿新鞋后足部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水疱等改变。
4、每日用温水泡脚
①洗脚:水温<37℃,浸泡5~10分钟。
②洗完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浅色干毛巾擦干(便于检查有无出血和渗出)
③如果患者的脚部出汗比较多,可以在指间涂抹爽身粉,若患者的脚比较干燥,可以对其清洁后将护肤品涂抹在脚上。
5、正确修前指甲,避免过短或过长
①修剪趾甲应在洗脚后进行,此时趾甲软化可避免趾甲劈裂。
②切勿将脚趾甲剪得太短,也要避免将鸡眼和胼胝(俗称老茧)剪破,一旦发生,应该去足病专科进行处理。
6、禁止吸烟,防止足部感染
绝对禁止吸烟,因为吸烟可造成血管痉挛而加重缺血,也应该避免被动吸烟,即家庭成员也要戒烟。
一旦患者的足部发生了外伤、破溃,要及时就医。对于较为严重的溃疡、坏疽,做好清创后,可局部使用抗炎软膏等辅助治疗,促进溃疡、坏疽的愈合。
7、预防外伤、烫伤和冻伤
①因糖尿病患者可伴有皮肤感觉减退,足部不可直接接触热源,如热水袋、电热毯、暖脚壶等,不要离取暖器等热源太近,可使用空调。
②足冷时可加穿袜子,夜间睡觉可穿护脚鞋。
③严禁赤脚走路,在室内或地毯上走路也应该穿拖鞋。
④每次穿鞋时要注意检查鞋内是否有沙粒、异物及突起的感觉。
8、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多种代谢紊乱,如血压高、血脂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血液粘稠度高,也容易堵塞血管。
所以除了控制好血糖外,对血压、血脂的控制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