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6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摘要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式单一、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遵循大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一体化路径,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

红色文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路径

一、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使命。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有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然而,目前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以构建科学有效的融入路径,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艰苦奋斗作风等,与立德树人的目标高度契合。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举措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大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革命历史和伟大成就,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从而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3 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红色文化具有生动性、鲜活性和感染力,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学的枯燥乏味,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碎片化

目前,红色文化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存在碎片化现象。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对红色文化的讲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内容重复或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小学阶段可能只是简单讲述一些红色故事,中学阶段对红色文化的理论分析不够深入,大学阶段又未能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拓展和升华,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3.2 教学方式单一

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仍然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创新。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够充分,未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难以营造沉浸式的教学氛围。互动式、探究式、实践式教学方法运用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

3.3 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各方协同配合,但目前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协同育人机制还不完善。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未能形成从小学到大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红色文化教学体系。家庭和社会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不足,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力尚未形成,导致红色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

四、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一体化路径

4.1 构建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大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体系。小学阶段,以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红色影视等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红色影片,讲述刘胡兰、王二小等英雄故事,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初步了解红色文化。

中学阶段,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增加红色历史事件、革命精神的内涵等内容,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如在初中历史课中,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红军长征等重要历史事件,在高中思政课中,深入分析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大学阶段,注重从理论高度对红色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阐释,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剖析红色文化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和当代意义,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可以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性学习,撰写相关学术论文,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水平。

4.2 创新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红色文化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红色文化资源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营造沉浸式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解长征历史时,可以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的艰辛与伟大。

开展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在学习抗日战争历史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例如,组织学生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地考察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3 整合一体化的教学资源

建立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文献、红色影视、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体系。

学校要加强与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党史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邀请专家学者、革命后代等走进课堂,开展红色文化讲座和报告,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例如,邀请老红军战士讲述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

家庭要注重传承红色家风,家长可以通过讲述家族中的红色故事、带领孩子参观红色景点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红色文化氛围。

社会要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宣传红色文化,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文艺演出等,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4.4 完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效果。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考试、论文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要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充分发挥各评价主体的作用,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例如,在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家长和社会也可以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结语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创新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整合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和完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让红色文化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绽放光彩,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优化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