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乌市的雪花又悄然无声的到来,下午从兵二学习结束后已是傍晚了,走出教学楼看到像毛毛雨又似雪的小雪粒满天纷飞。从室内猛地走到室外的温度落差,再加上没有带伞,所以伙伴们都加快步伐带着小碎步向公交站方向行去,因走路稍快的缘故,小雪粒冰凉地打在脸上着然又一种轻微的疼痛,顺手把羽绒服上的帽子扣在头上,紧随其后的一路小跑。
上车后,跟伙伴商量是否回师大吃饭的问题,大家都选择不去。一是天色较晚、二是外面下着雪、三是太累的缘故都不想再多走路,于是到站后大家都下车去住处休息。临下车时,同伴也开玩笑的给犹豫不决的我做思想工作说“走,快,一起下车。”我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去食堂吃饭,一是饭卡的钱还没花完,二是培训即将结束在托克逊是很难见到漫天飞舞的雪花的,所以还想在到雪中赏景一番。大伙都下车了,我也在下一站下了车。
下车后,才发现此时的雪更大了,可能因为温度下降的缘故,刚才的雪粒已变成满天雪花,在车灯的照耀下像争先恐后的小精灵似的在空中飞舞,片片雪花争相竞显冬天的魅力。因独自一人的缘故吧,所以也就放慢了脚步。人行道上的雪已约有一尺厚,行走在上面发出嘎吱嘎吱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这种行走上雪地上发出的“嘎吱”声音,尤其是此时踏在雪上的声音甚是喜欢,不由得低头看着地上的落雪。 因路灯光映衬雪花的缘故,此时地面上的积雪银光闪闪,想到用“白雪晶银、晶莹剔透”来形容此时的雪景再恰当不过了。
忽得想到《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来,文中写到因白天的各种缘故让先生颇不宁静,所以在晚上来到荷塘边暂寻宁静。接着就想到一个也是最近困扰我的问题“先生在寻得宁静的过程中是否真的就忘记白天的烦恼了呢?”以前在教受学生的时候,说实话真的对文本解读不是那么深刻,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甚少,一般都是根据教参教解的思路从“颇不宁静――寻找宁静――得到宁静――走出宁静”这条线索给学生讲解的,在讲到先生写荷塘的荷花、月色、树等景色时说作者心情有种“淡淡的喜悦”。当然为何是“淡淡的”,更多的是从当时历史背景和朱自清先生的身份、生活的介绍去理解,对作者心情的解读或者说走进先生心里去是根本没有做到。
而今晚,就在此时有种突然领悟、茅塞顿开的感觉,突然对先生的这种“淡淡的”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在享受这冬日雪景,漫天飞舞的雪花时,虽有暂得的欢喜和自由,但因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伙伴的陪伴还是略显孤独,所以尝试去忘记这种淡淡的忧伤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就对文中为对先生的获得“淡淡的”喜悦有了更深的理解。
是呀,一个人的哀愁怎么可以能轻易消失呢,就譬如有人白天因遇到极其不开心之事而伤心欲绝,为了忘记这种滋味选择化悲痛为食欲或去KTV大声吼唱来发泄,真的就在狂吃或歇斯底里的吼唱或是跟朋友把酒言欢时忘记烦恼忧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时代更替,贤人已逝,自古以来穿越千年的那份淡淡的哀愁是亘古不变的,所以这也就出现了不同人解读同种“愁”的永恒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