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嘟嘟,是一个11岁的小学五年级男孩,我有一个特别敬佩的人,那就是我的祖先曾国藩。曾国藩在1810年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里,父亲叫曾麟书。说来也奇怪,曾家在之前就一直没有出过状元,考状元可以说算是曾家梦寐以求的梦想了,而曾麟书呢?虽说他的知识很丰富,整个人特别有才华,但不知怎么的,就算他再有才,也次次落榜,从17岁就进入官场,但一连考了20多次,但也没有考上状元。在那时,这种一连几十次没有上榜的叫做童书,童书是什?就是考了很多次科举都没考中,而又一直在考的人,不管年纪多大,都只能叫做童书,童书往往就是社会上的笑柄,也是人们唾弃的对象。像其他一些比较有自知之明的童书,考了两三次就不考了,但曾麟书不一样,他就算是到死,也会坚持考科举,一次不差。曾麟书因此也是一位“名声在外”的“有名”童书,而曾国藩呢?也是在17岁时就被父亲拉进了科举,与父亲一同赶考。但曾国藩也和父亲一样,次次落榜。虽然没有考中,但是父子俩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不,父子俩今天又早早起床,背上行李就去考试了,一路上,遇到了不少“老熟人”,那些“好心人”都给与了父子两很多“鼓励”。成绩下来,父亲倒是考上了,但曾国藩不但没有考上,还上了“官司榜文”。官司榜文又是什么呢,原来呀,在那时,主考官每次科举以后,都会选出一些写的很好的文章作为范文,既然有好的,那就肯定会有反面例子,来警示考生下不为例,曾国藩的文章就被当成了“反面例子”,整个人就被公开批评了。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科举而是加倍的努力,说来话也长,这个曾国藩努力是努力,但是就算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一个现实,“他笨”,为什么这么说呢?据说,有一次有一个小偷要偷曾国藩家的东西,于是就趴在房梁上,准备等曾国藩他们全家都睡了之后再偷。正好,他趴的是曾国藩的房间,这时曾国藩走进来背书,一连唧唧歪歪背到了晚上,还没背下来,小偷都听的睡着了。第二天,小偷醒来之后,看见曾国藩还在那里背书,于是跳下来,骂了曾国藩几句,把曾国藩背了一天都背不下来的课文一字不漏的背了下来,背完,就从正门扬长而去,只留下一脸疑惑,呆立在原地的曾国藩。虽然曾国藩笨是笨了点,但是笨也有笨的好处,那就是基础砸实,不像一些聪明的人,因为聪明就偷懒或者根本就不学,他学习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杂稳打。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国藩在第15次科举的时候终于考上了,但曾国藩却和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当上官之后第一件做的事就是享福,但是曾国藩不一样,他当上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盘点自己,说到这,我不禁感到我和曾国藩有那么一点点相似,特别是我们的性格特点,首先,就是曾国藩为人很直爽。当时曾国藩还是5品官员,也就是刚当官没有多久,只能说是朝廷里彻头彻尾的“愣头青”,一心只想着干,但是,他的一个举动,差点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再那时,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都可以惹,就是别惹皇帝”,但是曾国藩却打破了这句话,偏偏惹了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曾国藩觉得当时的官场太乱,于是就向皇帝写了一道秦折,虽说这道秦折的本意不错,但由于曾国藩说话直爽,所以写成了这样,大体就是说皇帝的统治不行,选人不恰当,搞的朝廷里很多大臣能不做事就不做事,本来不做事的就更不做事,原来做事的也被影响成了不做事,这样下去国家更不能好,根本原因就是皇帝的统治不行。这倒好,当面指责皇帝,如果换做以前的皇帝,就是直接拉下去砍头,大臣们都以为曾国藩要完蛋,但是这个皇帝也有点不一样,他并没有表现出愤怒,而是心平气和的问曾国藩,他觉得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曾国藩也不墨迹,就提出了把一些影响朝廷的大臣和奸臣统统辞掉,好是国家更加安定,皇帝不仅答应了,还让曾国藩来处理这件事。此后,几乎天天都有大臣被辞掉,大臣们简直恨透了曾国藩,巴不得把他撕成碎片,后来,曾国藩又招募了许多很好的人选,进一步的帮朝廷走向了进步。曾国藩虽然直爽,但是对待工作确实很认真,这点我觉得我也因该向他学习。其次呢,曾国藩也比较暴躁,这点和我一样,我在外面就是被别人碰一下都要来真的,因此经常被扣分,而曾国藩呢?他也是经常和别人起冲突,有一次,他因为没有酒,就和担任刑部主事的郑小珊大吵了一架,最后,还互相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所以,我认为也要改改自己的脾气了。还有,曾国藩还有点自大,据他的朋友说,曾国藩在与别人刚认识的时候还挺谦虚,但是越到后面越自大,很多朋友都因为他的性格而离他而去,或者是不搭理他。所以,由此可见,做人谦虚有多重要。
曾国藩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疆又予 校对/吴嘉杭 六月江南,漫天飞雨。湘江上除了零星的几艘船只外,大都靠在码头。只见风浪中一艘白帆白篷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