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时期的前半段(两晋南北朝)与其后半段(隋唐时期),经济形态大不相同,似乎即前后两个时代的人口与交通两个条件均有了重大的变化。
两晋南北朝时,中国分裂,先是五胡乱华,继而有南北的长期对峙,战乱频仍,人口难免减少。而且封闭;这样的人口结构,相应的即收缩为自然经济。
隋唐时代经济能够突飞猛进,当由于两个因素,一是人口增多,一是交通方便。前者提供消费市场,后者加强交换机制。隋代统一之后,全国约有九百万户,四千六百万口。巅峰当在玄宗开元天宝之际。《通典·食货七》指出,实际户数当在一千三四百万户,以同样比例计算口数,即将近八千万口!唐初,还有对外战争,武后至开元之间,国家太平安定,政府收入也丰,因此官方的财力也相当富裕。在这样的人口基础上,消费量大,必然会刺激生产力,导致产品质与量的提升。
唐代最盛的开元天宝年间,中国有四个层次的交通中心,成为全国庞大道路网络的联结点。至于道路系统,陆路之外,水路有可以航行的河川,还有人工开凿的运河,例如通济渠、永济渠沟通不同的水系。在这一庞大网络上,人货移动,转输各地,为市场交流提供良好的条件。配合交通网络,驿站及民间的旅邸客舍设施完备,甚至有出租的赁驴。在富裕、安宁的岁月里,即使是千里长行,不必携粮,也不须持兵器自卫。人客远程旅行,非常方便,货物流转,自然可以畅通。
摘录来自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许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