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邻居带我到另一个村他姐姐家玩。那是个夏天,好多人在树荫下乘凉,聊天。玩了一会儿,我想上厕所,我却憋着没跟他们讲,也不知道厕所在哪里,最后憋不住尿裤子。我一直把它归结于自己内向,不敢跟别人说。
还有我在坐公交车的时候,都是快到地方跟司机提前讲,城乡的公交车每次都超载,你必须大声喊,司机才听的见。我每次都不喊,碰到刚好同一个地方下车的还好,碰不到我宁愿提前或者延后下车,大不了多走点路,都不愿意扯着嗓子跟司机说哪哪下车。起初我还安慰自己我是淑女,后来我发现就是车上人不多,我也不愿开口,好几次话都到嗓子眼儿了,又生生的被我咽下去了。
我进一步确定自己性格太内向了。这个性格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文静,听话,不与人争吵(吵不过呀),所以养成了现在息事宁人的态度。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敢与别人沟通,特别是我觉得优秀的人(底气不足);不喜欢外出,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物;不喜欢表现自己,错失了一些机会。
长时间一个人带娃的日子,与世隔绝(曾经一个月不出门)。有段时间我怀疑自己有社交恐惧症,我一跟别人说话就紧张,脸部抽搐,表情很不自然,那些人都是很熟悉的。我意识到自己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强迫自己多出去跟人交流。慢慢的比以前好一些,不那么紧张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在跟人交流,也只能接着别人的话题讲,很难自己挑起一个话题。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一对视立马紧张,云里雾里就不知道自己讲啥了。交际仍然是我的痛点。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过,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知识储备量不够。跟别人聊天生怕自己说错话,生怕自己说话不够严谨。
好在加入小灶群后,养成读书的习惯,每天有输入,又通过晨读感悟输出。无形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之前追《人民的名义》,其中有个片段感受很深,侯亮明和高小琴以及祁同伟一起吃饭的场景,高小琴在饭桌上表现的恰到好处,这得益于高小琴背后做足了功课。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把他所有的过往经历了解透。
内向的我可以学习高小琴这一点,做足准备。不管对方聊到哪个话题,自己都可以侃侃而谈。这样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可以增加自己的底气。
自己喜欢独处,那就多看书,多思考;在自己口才还不是很好的时候就多倾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对于自己最长的那块板,想办法让它变得更长,最短的那块板,想办法怎么发挥它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