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句话说:“我待你如初恋,你却虐我千百遍。”这句话用在我和我的学生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自从接了这个班,整个身心疲惫很多。一是因为这是我初次接任班主任职务,二是有对上届学生的愧疚,希望带好现在这个班,三是对自己读书生涯中语文乃至文学启蒙太晚的遗憾。我非常希望我的学生喜欢上语文,爱上阅读,用其陪伴一生。理想的饱满和现实的骨感,让我这个实践者在其中的夹缝中艰难求存。这个班好几个孩子非常调皮,软硬兼施,可收效甚微。
星期三,我是气冲冲地回到了寝室。开始本打算把听写没过关的孩子留下来听写,可是面对着孩子们一整天在教室里乌烟瘴气地表现,气不打一处来。
上课时,本想插个题外话调节下氛围,学生会就此提些歪问题,甚至就是哗众取宠。有时候气来了,直接喊他闭嘴。学生不高兴,我也因为他扰乱了我的课堂秩序感到烦恼。
中午午休,吃完饭玩一会儿就开始完成试卷,下午上课要讲。下午走进教室一看,一半多的人没做。问其缘由,扫地、摆龙门、下棋各种理由都有。火气顿时就上来了。真的很生气,他们怎么一点儿也不理解老师?难道老师真的需要整天把他们守着才能让人省点心?
再说扫地,周周都有偷懒的学生。我直接安排偷懒的学生下周继续扫。好吧,扫是扫了,可是将时间一拖再拖,非得打了上课铃才拎着扫帚、垃圾桶往回赶。
我知道做好班级管理需要花费心思,苦于没有求索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这也让我很是苦恼。我多希望,和班上孩子打交道可以做到这样:
班上小朱是个老生常谈的调皮鬼,稍微一不留神,不完成作业、上课搞小动作就来了。周一作业没有做,周二我让他补起,没补好不能回家。后来那天我把这事给忘了,周三我让他交作业,他没补好。于是,我让他放学后去我的寝室补。孩子拗不过我,放学只好跟我走。我回去后就开始洗菜煮饭,孩子就在屋中间写作业。那场景,似乎俨然一幅“母慈子孝”的画面。还没等我把饭煮好,他已经把作业写好了。我问他,既然早就可以做好的,为什么不早点写好。孩子支支吾吾了半天,无外乎是偷懒不想做。我告诉他,你看这样把作业写好了多好,我们都为你完成了学习任务而高兴。似乎这时候的交流,少了在学校里的剑拔弩张,更多了几分心与心的贴近。
当天他走的时候,我给他拿了一块巧克力。第二天,他给我带了一个苹果。结果放到办公室,被耗子啃了,怪可惜。第三天,他又给我带了苹果,我说不要。他坚持说要感谢我的巧克力,也要回报给我。我让他自己吃,心意我已经收到了。
说实话,从当班主任以来,我能感受到班上娃娃逐渐对我的情谊,以及他们也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情谊,但怎样将这份关系处理得更好,让班级氛围服务于日常教学、日常课堂,我还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写下这段“爱恨情仇”,也希望等未来某个时刻看到这篇文字,对当下的情形有了更多的见解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