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敲定养老计划的那一刻,心里好轻松啊,财商邦的家庭综合理财规划终于完成了。
从房产到保险,再到现金规划,然后是教育规划,最后是养老规划。我人生的规划都安排妥当,蓝图在手心不慌,接下来专心学习投资工具。
今天这一篇讲讲养老规划。
时光不一定能造就一位伟人,但一定会造就出一位老人。每个人都将老去,年老后的我们该如何体面的生活呢?
我国老龄化的脚步在加快,尤其像是70、80年代的独生子女小夫妻,上要照料四位老人,下要支撑孩子成长,“中间代”的压力常常像一层淡淡的薄雾,平时不显眼,想起时却总让人忍不住多一份思虑。
这些年看着国家养老模式从“国家兜底”到“政府助力”,再到如今强调“自己主动规划”,我慢慢明白:养老从不是“等老了再说”的事,更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外界。
与其将来焦虑“老了怎么办”,不如现在就未雨绸缪——我想要的晚年,不只是“能活着”,而是依然能保持现在的生活品质,有尊严、有底气地享受时光。
要实现这份“底气”,第一步就是算清楚“需要多少底气”。
我现在一年的支出大约要12万,若退休后想维持这样的生活,这份开支就得延续。
今年37岁,计划65岁退休,还有28年时间。按每年3%的最低通胀率算,28年后的12万,实际相当于现在的27.45万。
好在我一直缴纳社保,预估到时每年能有3万左右的养老金,这样算下来,每年还需要补充24.45万。
现在科技在发展。百岁人生都不是梦,那就计划健康活到90岁,65岁到90岁这25年,总共需要344.6万才能覆盖缺口。
这个数字乍一看有点惊人,但拆解后反而踏实了:我目前已有15万存款,计划用“单笔投入+每月定投”的方式——15万先作为基础资金,之后每个月固定投入1800元。
参考进取型投资组合,按8%的保守收益率计算,等到65岁,刚好能凑够344.6万的目标。
原来认真规划后会发现,想要的安心并没有那么遥远。不需要轰轰烈烈的投入,不过是每个月多一份坚持,把1800元存进“未来的账户”里。
这份计划不是压力,更像是给未来自己的一份承诺:现在多一分用心,老了就能多一分从容,依然能体面地享受生活,不拖累孩子,也不辜负自己一辈子的努力。
接下来就是行动了,从这个月开始,好好执行定投计划。相信时间会给坚持最好的答案,未来的我,一定会感谢现在认真规划的自己。